“別擔心,這東西對一般的陰魂,或者是身體虛弱陰氣重的人比較凶,除此之外,對普通人的傷害還是有限的。隻要不是長年累月的接觸,一般人沾染那麼一點,也就是當時會有點不好的情緒。等過了一陣,就沒事了。”
“要換成心誌堅定正直的人,基本上沒什麼影響。不過,若是沾到那種居心不良,或者心性暴戾狠毒的人身上,卻要比一般人影響更大。”
聽了烏雲子的解釋,我對這個血煞之氣有了些認識,說白了就是一種類似催化劑的東西。會把心中的負麵情緒放大。他這麼說來,我對這東西的恐懼之心減少了很多,然後不滿地瞪了他一眼:“早說嘛,眉頭皺得那麼緊,我還以為多了不得的東西呢。”
“我不說嚴重點,你們怎麼能重視?反正這血煞之氣不是什麼好東西,能不沾最好不沾。”烏雲子丟下了這句話,便結束了我們之間的談話。
想到現在還是做法之中,他能抽空解答我的疑惑已經很不錯了,我也沒有繼續打擾他的意思,也很知趣的收了聲。
。
其實在和我說話的時候,烏雲子手上也沒有耽擱,小心翼翼地解開了布口袋上麵的繩子。關師爺係繩子的手法很特別,看著纏繞了很多下,好像很緊的樣子。實際上都是活扣,隻需要解開中間的幾個結,就能很輕易地把口袋打開。
隻不過為了防備口袋裏的陰魂,烏雲子動作比較緩慢。等繩子完全解開之後,袋口也張開了,隻不過黃大寶的陰魂並沒有第一時間出現,連一點陰氣也沒有,仿佛這家夥在裏麵睡著了似得。
回憶起這家夥前一次“裝屍體”的經曆,我們立刻就明白了,這家夥又賴在裏麵不出來。好在這一回烏雲子早有準備,不用再找人用吹氣的辦法,拿陽氣來勾陰魂現身。而是拿起了桌上的三清鈴,一邊念誦著引魂的咒語,一邊有節奏的搖動三清鈴。
這裏要多說一句,這三清鈴,是道士在做法事過程中的重要道具。也稱為帝鍾、法鍾、法鈴或者鈴書。這東西一般由黃銅製造,有柄、有鈴、鈴內有舌。搖動時,鈴舌撞擊鈴壁,發出叮鈴鈴的聲音,甚至悅耳。
它的手柄的上端稱作劍,呈一個“山”字形,有點兒像三叉戟,以此象征三清之意。這便是三清鈴這個名字的來曆。順便說一句,這東西並不隻是裝飾的作用,緊急時刻還可以作為攻擊武器。
其實在很多影視作品上,都有三清鈴的身影,大多體現在道士做法時,手裏搖晃的那個鈴鐺。而在某些作品裏麵,趕屍人在趕屍的時候,也會搖晃三清鈴,所趕的屍體就會跟著鈴聲的節奏,一步一步往前跳動。
三清鈴的鈴聲很特別,在人類聽起來還算悅耳,但對於妖魔鬼怪卻是一種折磨。清代的《子不語》中曾提到過,僵屍最害怕的就是這三清鈴的鈴聲。
而不同的搖鈴手法,不同的節奏,出現的效果也不同。大體上有降、鎮或者引的功效,具體的就不在此詳述了。
回歸到眼前,烏雲子這個時候搖動三清鈴,自然不是要鎮壓或者刺激黃大寶,而是要把這“縮頭烏龜”引出來。而在烏雲子道長搖動鈴鐺的時候,阿八那邊也很配合的搖動起招魂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