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地方誌,其實是一種文獻。記載著在某一時期裏,某地的自然、地理、社會、政治、經濟、人文等方麵的情況,然後編撰成的書籍,這就是地方誌。
說白了,就是一本曆史書,不過這本書裏,隻記載著這個地方的事情。
關師爺決定去查閱地方誌,是有道理的。因為光憑打聽的話,最多隻能打聽到近幾十年的事情,遠了就不知道了。而大溪村發跡,據說是幾百年前的事,這些東西,隻能在書籍文獻上才能找到。
所以,隻能在地方誌裏去尋找答案。有點兒追根溯源的感覺在裏麵。關師爺負責百年舊事,而我們負責近代的事情,這樣就能夠更立體的了解大溪村。
也能借此了解道,那麼多孽債血的來源。
好在大溪村這地方名氣大,應該在地方誌裏占了很大的比重,要找到大溪村的事情,應該不太難。
“現在知道我也有事幹了吧,而且我的任務比你們更重!所以大家都別抱怨,做好你自己手上的事情就行。”
關師爺在說這句話的時候,表情很是悲憤,好像他自己做了多大的犧牲,到最後我們卻沒有一個人領情,反而一起指責他。這讓他感到萬分絕望,甚至懷疑人生。烘托得他就像個正麵人物,而我們,就是在背後對他放暗箭的反麵人物。
這老神棍……我們都已經懶得跟他計較了,搖搖頭,各自去做各自的事。
就把他晾在那兒,就不給他台階下!
。
找了個知道本地情況的工人,打聽了去下河村的路,我這就帶著阿八出了工地。之前說過,這下河村和大溪村是挨在一起的,同飲一條水源,屬於下遊和上遊的關係。所以從工地到下河村並不遠。
一路和阿八說說笑笑,走了約莫一個小時,我們就來到了下河村的地界。
一進這下河村,就感覺眼前的景象與大溪村有所不同。雖然最近幾年,都在建設新農村,農民們有了更多的賺錢門路,不用隻盯著地裏的收成過活。但即使是這樣,下河村的環境情況,看起來還是要比大溪村差很多。
說白了就是個窮。
這給我們一種感覺,外麵的這條溪流,滋養了一方的水土,雖然孕育了大溪村這樣的風水寶地,卻對下遊的下河村視而不見。反倒是因為緊挨著大溪村這一處寶地,映襯得下河村更加不堪。
當然了,貧富差距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就是氣色。跟著關師爺混了這麼久,我好歹也是吃過見過的人。對於觀氣這一門技術,也算是略知一二。
雖然這下河村的人,從穿著打扮這方麵來看,不如大溪村那麼闊綽。但他們的氣色卻很好,看著很有朝氣,有種人窮誌不窮,致富靠雙手的感覺。
反觀大溪村,無論男女老幼,都是一副暮氣沉沉的樣子,好像隨時隨地都會有大禍臨頭的感覺。
若不考慮其他因素,隻憑氣色而論的話,十個人中,起碼有九個人會認為,其實下河村才是風水寶地。因為環境的好壞,是能夠影響一個人的氣色的。
這就很奇怪了,明明是一方寶地富庶之鄉,但這裏的人卻一個個暮氣沉沉。反倒是環境比他們差的鄰居,表現得很朝氣蓬勃。這樣的反差,讓人無比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