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清華大學(1 / 2)

在開完帝都的新材料展覽會之後,黨為民坐車去了海澱區,他要去看看中國教育界最有名的兩所大學,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在當年勉強上完高中之後,因為沒有經濟支持,雖然成績不錯,夠到了一本末二本頭分數錢,可也隻能聽從民政部門的安排,去了個四流的職業學院,念一個大專。

目前,他對中國的高等教育的這兩所泰鬥一直是景仰萬分的,所以正好借這個機會去走一走,連帶著瞧瞧這兩所大學在高新材料上是不是有點人材可用,說不定能招來金鳳凰一隻兩隻的。

海澱區是帝都最著名的高等人才聚集地,自90年代以來高科技公司發展迅猛,大量世界高科技公司都設在了這個地方,號稱是中國的“矽穀”。人材密集到據說從樓上掉下塊磚頭,都能直接拍倒一位博士。

還沒有等他感慨兩下,一名抱小孩的中年婦女擠過過來,神神秘秘地道:

“要好片子嗎?”

黨為民證了一下,“什麼好片子?”

那位婦女瞧了一下四周,從小孩子的包裹處掏出張紙條,遞了過來,“老好了,您看看。”

接過一下,知道了,賣這個的,黨為民搖頭,道:“不要”

一連趕走了幾撥賣光盤的,其中還有一位賣手機的,天知道那手機他從那兒整出來的。也沒有人管管這種局麵?也不知道美國的正宗矽穀有這種現像不?黨為民煩不勝煩,再看到那種兩眼發直的家夥索性趕緊提前躲開。

先到了清華大學,看到門前幾輛大客車停成一排,許多大人帶著小孩子跟著打著小旗的旅行團的導遊,正在排隊進入。大人喊,小孩鬧,導遊的小喇叭哇哇叫,頗有農村趕集的風範。

黨為民皺了皺眉頭,徑直穿過人群,沿著大門走了進去,走了一段之後,終於感覺好了些。也可能是放假的緣故,學生並不是很多,但清華中的景點也令他心情激動。“我當年如果能考進來就好了。”黨為民正好帶著數碼相機,便拜托了一位先生給自已拍了張自己站在那座著名水木清華古建築的照片。在很多很多年之後的研究曆史中,這張照片成為黨為民正經留下的極少數的照片之一,未來的為他很厭惡在人前擺譜照像。所以這份年輕的他微笑著站在水木清華樓前麵的記錄,就成為他在清華研修過的一個重要證據。盡管在正式記錄中,黨為民寫著自己大學中途輟學,正式學曆隻有高中。清華在未來仍能保持著中國第一理工大學的地位,跟這個傳言頗有關係,當然學校也沒有刻意澄清,反而在校誌中模糊的寫道:“2008年,。。。到我校,並在。。。處。。。。又參加了。。。。。”

當然,現在的他隻是參觀清華大學的人群中的一員,轉了幾個主要的地方,還瞧了瞧那著名的圖書館。到了11點多,他在小展覽館發現清華大學正在開小型的人材交流會,便興致勃勃地去看看有沒有將來可用的人材。

半個小時之後,黨為民臉色蠟黃地從裏麵走了出來,沒法子不黃臉,剛才給他的衝擊實在太大,這幫清華的研究生博士什麼的人是在被招聘,不過對麵的公司可都是如雷灌耳,僅在計算機行業就是微軟和ORACLE一級別的。也可能是不好意思或者疏忽,也沒有人把自己這個烏有公司的總頭目擋在外麵。

最開始他還笑嗬嗬的留下了青河公司名字,這個公司怕是誰也不知道幹什麼的吧?不排除有人當做汙水處理廠的可能性。自己資料,當時也沒有注意便寫上了自己那個著名的明城職業學院,後來想改也改不了,就在登記薄上和人家的麻省理工之類的擠在了一起。

基於這個情況,黨為民知道自己那個還沒有誕生的公司即使抬轎子也不會有清華的人來啦,準備好的未來發展的大道理腹稿看來也不用講了,自己這110的智商估計也忽悠不了這幫智商平均過130的。想像中的那個定好生產新材料的公司的產品檔次還得往下降一檔,以便能適應低文化檔次工作人員,最好是從市場先招點民工什麼的員工也能直接開工。

情況很令人糾結,所以黨為民也沒有了繼續溜達的興趣,灰溜溜出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也不去了,現在明明知道去了也不可能有什麼奇遇。下午他去了海澱區的幾家大書店,分別購買了數學、物理學、化工、電子、計算機、機械、材料學、金屬冶煉、生物工程及醫藥衛生的大量書刊。並且按難度分了幾檔,比較簡單的分了一類,提高版本的分了一類,最難也分了一類。因為輻射世界和DOOM3世界中的技術有些斷層,對於21世紀初比較古老的知識技術言語不詳,並且他將來要學習的話,也得從基礎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