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紮根基層(1 / 2)

也許是天色還早,村子裏的老人們正坐在牆角處曬著太陽,麵無表情的享受著放鬆的時光。他們經曆了許多可怕的事情,從早期的“國王黃金時代”再進入到“社會革命階段” ,再到“ISL純正時代” ,最後才是這個“自由民主時代”,可對於這些老人們講,一切經曆如同佛教中的“如燈似幻”。

曆史上那些強橫的大人物們依靠背後強大的帝國,試圖占領這個位於中亞之國,因為它位於亞洲大陸的正中心,控製了這個地區,就扼住了世界的咽喉。

19世紀的英國人來了,他們吹著英格蘭風笛,扛著燧發步槍,帶著加農炮 ,意氣風發的一路直行到了阿富汗的首都。在路上他們沒有遇到激烈的抵抗,這個國家的人保守而內斂,在反抗之前總是用自己的眼睛判讀對方的目的。

短短幾個月之內,整個阿國掀起了反抗的浪潮,上千萬民眾從全國各地湧進首都。英國人抵抗了一段時間,不得不狼狽退出首都,向前來的路而奔逃。

“我們允許你們從山腳下離開。”普什圖族的領袖答應了忍饑挨餓的英國談判的代表,然而天性中的殘忍使得對於諾言並不認同。

當又累又餓的英國人帶著婦儒試圖離開時,遭到了數萬名普什圖武裝分子的圍攻。最後的一批英國軍人打光了子彈,拚起了刺刀,最後的英勇戰士們也被使用著原始大刀的阿國人砍成了肉醬。

數萬入侵者最終隻有一名醫生,精疲力竭的騎著一匹毛驢逃回了印度英控區。接下來英國人的第二次、第三次入侵都以失敗告終。對19世紀如日中天的英國來說,是嚴重不過的打臉,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臉都打腫了”。

相比較同期的“我大清”國,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數萬精兵打不過英法數千人的軍隊,還被人燒了圓明園 ,實在丟臉的緊。原因很多,但有一條是大清國跟阿富汗國根本區別是,人心相背。

大清國的那種少數一個民族控製全國,以奴隸製方式管理人民的國家,估計也沒有什麼民心。所以在老百姓看到清國皇帝的滄皇逃竄的樣子,隻有快感存在罷?

後來的蘇軍,世界的超級大國,打了八年的戰爭,仍然搞不定桀驁不馴的當地人,飲恨而退。又過十三年,另一個僅存的超級大國也一頭栽進了這個泥坑,十年反恐戰過去除了棄屍數千。

村子裏的孩子們倒是不認生,歡快的在馬隊邊兒上奔跑著,他們知道這些人出手非常大方,往往有禮品相送。

黨為民翻身下馬,皮靴在地上踩出了一個腳印,這種感覺使得他心情愉悅。環顧四周,幾個小孩子停止了打鬧,眼巴巴的望著自己。

他翻開馬背上的包裹,取了一個塑料袋,裏麵裝滿了糖果。

“哇,哇,哇”,小孩子們發出驚喜的嚇聲,他們取過了那個袋子,開始互相爭奪並且分著那著糖果。

倒是幾個當地婦女快速走了出來,喊著自己的孩子,隨即用不確定目光審視著這一支隊伍。也許是常年的戰亂,所以這些婦女都裹著嚴實的包頭巾,隻有兩隻眼睛盯著他們。

小孩子們倒是警惕心不強,他們仍然嘻笑的在母親們的身後。

“老爺,村長和傳道人都在那間房子裏呢。”那個充當翻譯和向導的少年,名字叫做哈恩拉,小心的回複著。

“哥哥”,一個小男孩和小女孩跑了過來,滿臉的灰塵,大約七八歲,小臉瘦瘦的。

“阿迪婭 ,赫瓦賈”哈恩拉快活極了,伸出兩手抱住了自己的弟弟妹妹,滿臉都是欣慰之色。

“哥,你怎麼才回來?我們都快餓死了。”男孩赫瓦賈一臉的焦急,看來真是餓的不輕。

哈恩拉一拍腦門兒,從隨身的背裹中掏出幾個饢,遞了過去。兩個小孩忙不怢的把饢撕開小塊就往嘴裏塞,結果卻噎得半死。

“喝點水吧,不要這麼急。”哈恩拉痛心無比,在父母死後,他和弟弟妹妹就成了孤兒。因為村子裏他們屬於來自於塔吉克民族,盡管他們的母親是當地普什圖人,可仍然會視為外人。所以村子裏的照顧也是不那麼上心的,還好自己的父親曾經上過學,懂英語。自己學了些英語,也可以做一些翻譯向導工作。

“咳,咳”妹妹阿迪婭開始咳,估計是吃得太猛的緣故。

“我們一直是巴布派的MSL,從來沒有更改過,當然也跟我們謹慎有關係。不然早就會被某些人撕成碎片了。”這個村子的老人也是村長一邊喝著茶水一邊回複著。

黨為民看著杯子裏被放了兩大勺白糖的紅茶,隻覺得膩人胃口。普什圖人都是喝茶的,因為當地不產茶葉,所以茶葉們都是從外地運進來的。跟天朝人泡茶習慣不同的是,他們反複往茶水中放入糖,似乎更享受水而不是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