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躊躇滿誌的錢謙益並未被重用,抵京後隻被授予禮部右侍郎,充修《明史》副總裁的閑職。變節降清之事本就於心有愧,外界輿論更沒放過這位文壇泰鬥,口誅筆伐之聲不絕於耳,巨大的壓力令錢謙益措手不及。
順治三年 (1646年 )六月,僅僅做了半年的清朝禮部侍郎的錢謙益稱疾乞歸,此後再也沒有出仕。
回到南京家中,錢謙益聽到的卻是柳如是不貞的消息。兒子錢孫愛“鳴官究懲”。錢謙益“怒罵其子”,“謂國破君亡,士大夫尚不能全節,乃以不能守身責一女子耶?”由此看來折節一事,錢謙益內心也備受煎熬。
風波平息之後,錢柳言歸於好,雙雙回到常熟老家。一天,兩人同遊當地名勝拂水山莊,錢謙益見池水清澈,欲下水洗足,柳如是戲謔道:“此溝渠水,怎比秦淮?夫君何來如此雅興?”一句話便戳到丈夫的痛處,錢謙益又羞又窘,喃喃地說:“要死,要死,索性一死皆了!”柳如是不滿地說:“相公乙酉城破之日不死,今日卻要死,不也太晚了嗎?”
清順治四年 (1647年 )丁亥,受淄川謝陛案牽累,錢謙益鋃鐺入獄。
柳如是抱病隨行,“誓上書代死,否則從死。”進京後更多方奔走,錢謙益被關押 40天後獲釋。據說此番行賄足足三十萬金。患難見真情,重獲新生的錢謙益萬分感慨:“慟哭臨江無孝子,從行赴難有賢妻。”這一年,他六十六歲,她二十九歲。
順治五年(1648年),柳如是生下了一個女兒,老來得女,錢謙益喜不自勝,更醉心於其樂融融的家庭生活。
同年四月,又一件飛來的橫禍陡然降臨,因黃毓祺起兵反清案牽連,錢謙益被關入金陵獄中。危急關頭,柳如是再次挺身而出,不顧產後身體虛弱,請托斡旋,上下活動,鼎力相救。最後,馬國柱“以謙益與毓祺素不相識”上報朝廷,錢謙益才再次死裏逃生。出獄後,被管製在蘇州,寄寓拙政園。經此一劫,夫婦倆的感情更加熾熱。稱如是為“孺仲賢妻”。這一年,他六十七歲,她三十歲。
1650年,絳雲樓突遭失火,藏於樓中的數萬卷藏書、名瓷奇石均付之一炬,損失巨大。
此後,柳如是與錢謙益二人開始致力於支持反清複明運動,暗地裏與西南和東南海上複辟勢力聯絡,如鄭成功、張煌言、瞿式耜、魏耕等。然而大清江山日趨穩固,複辟也日漸無望。
康熙三年(1664年),八十三歲的錢謙益年屆因病已臥床不起,他自感時日不多,而身後喪葬費用尚無著落,頗為憂慮。此時家境已困頓不堪,連喪葬費用都無處籌措。恰好鹽台顧某慕錢謙益大名,求文三篇,答應給潤筆一千兩白銀。然錢謙益已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隻好求來訪的黃宗羲代筆。無奈之下更將黃反鎖於書房之內,逼迫他連夜寫完了三篇文章,這才解決了喪葬費用。黃宗羲在《南雷詩曆》《八哀詩》(之五)寫道:
四海宗盟五十年,心期末後與誰傳。憑裀引燭燒殘話,囑筆完文抵債錢。紅豆俄飄迷月路,美人欲絕指箏弦。平生知己誰人是?能不為公一泫然。
同年五月,錢謙益帶著滿腹的牽掛和留戀,離開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