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君“卻奩”之舉,很快傳遍了秦淮河,人人稱她為俠妓。侯方域亦讚不絕口:“這等見識,我倒不如,真乃侯生畏友也!”“俺看香君,天姿國色”,換上荊衣布裙,“十分容貌,又添十分,更覺可愛!”
然而李香君贏得剛烈美名的同時也埋下了禍根。阮大铖幾番示好不成,顏麵盡失,自此懷恨在心:“老夫有意與他們攀交,這些小子們竟如此氣傲,看老夫將來有朝一日,一定要給他們點顏色瞧瞧!”
沒多久,侯方域落第而歸。李香君為他置酒桃葉渡,唱《琵琶詞》送他,說:“公子才名文藻,雅不減中郎(指蔡邕),中郎學不補行,今《琵琶》所傳詞固妄,然嚐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邁不羈,又失意,此去相見未可期,願終自愛,無忘妾所歌琵琶詞也,妾亦不複歌矣!”
李香君此話大有伯牙碎琴之誌,意在要求侯郎珍重名節,切莫像蔡邕一樣因投靠董卓而壞了一世英名。或許出於女人特有的直覺,她早料到兩人情深緣薄,怕難以長久,再見無期。不過,她的擔心最終還是變成了不爭的事實,此去數年,二人再也不曾見麵。
血染桃花扇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占北京,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曆時兩百多年的明王朝宣告滅亡。不久吳三桂勾結清兵入關,黃河以北地區陷入混亂之中。
五月十五日,原明朝的鳳陽總督馬士英勾結操江提督劉孔昭、南京守備徐弘基、靖南伯黃得功、總兵官劉澤清、劉良佐、高傑等人,擁戴崇禎皇帝的從兄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帝位,改元弘光,建立南明王朝,徒守著岌岌可危的半壁江山。
世事難料,不是東風壓倒西風,便是西風壓倒東風。馬士英因為擁立君主有功,官居內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權傾朝野。阮大铖因與馬士英交好,隨即被啟用為兵部侍郎,繼而又升為兵部尚書。
時來運轉、大權重握的阮大铖得意揚揚地開始著手清除異己,瘋狂報複,陳貞慧、吳應箕等轉眼被捕下獄。又以侯方域暗中勾結左良玉為內應之由下令將其逮捕。與阮大铖沾親帶故的楊龍友趕來報信,催促侯方域趕快離開南京。侯方域知道自己難逃報複黑手,當即決定遠走避禍。
侯方域別過李香君後,即與元配常氏(明東平太守常維翰三女)至宜興陳貞慧家避難,並以己幼女許聘陳貞慧幼子。不久,弘光朝權奸馬士英、阮大铖派人至宜興捕走陳貞慧,侯方域遂赴江北投奔明將史可法,後又奉史可法令,入史可法部將高傑部(《清史稿·文苑一·侯方域傳》稱,“方域夜走依鎮帥高傑”)。
史可法是左光鬥的門生,為人忠貞耿直,在揚州加緊操練兵馬,準備抵擋南下的清軍。侯方域被安排在史可法身邊做文書工作,為抗清報國而效力。他與南京的李香君頻頻書信往來,傾訴相思,暢談抱負,正值多事之秋,二人隻能彼此安慰“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自侯郎去後,李香君征得李貞麗的同意,洗盡鉛華,閉門謝客,獨守空房,天天凝視著那把訂情的絹扇,鐵心要等候公子歸來。雖說仍有許多名流顯貴慕名而來,但李香君態度決絕,客人們一一被擋在了樓外。
不久媚香樓又來了個指名香君姑娘服侍的人,此人就是僉都禦史田仰。此人乃馬士英的親戚,因督運漕糧由揚州來到南京立下大功,一舉成了弘光帝身邊的紅人。阮大铖在為田仰接風洗塵的盛大酒筵上,聽聞田仰表示久聞秦淮河名妓李香君色藝雙絕,此行想順便把她收為侍妾後,認定清算侯方域李香君的時機到了。此番若能讓田仰得償所願,不但拆散鴛鴦報複了侯李二人,更討好了紅人田仰,可謂一舉兩得。
於是阮大铖便開始想方設法替田仰奔走撮合,先是派人攜帶三百兩銀子前往媚香樓行聘。豈料李香君一口拒絕,她說:
“田公豈異於阮公乎?吾向之所讚於侯公子者謂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賣公子矣?”(“姓田的和姓阮的有什麼區別?妾先前所以稱讚侯公子為的是什麼?若現在受利益驅動而接受姓田的邀請,那不是等於我出賣侯公子嗎!”)當年對侯公子的諄諄勸諫猶在耳旁,今天她如若接受重金聘禮,那麼豈不非但出賣了自己,也出賣了侯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