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金生:折翼的“證券之王”(1 / 2)

管金生:折翼的“證券之王”

盡管他在1995年的那次投機活動引起巨大的混亂,這位曾經的中國金融市場之王對證券市場的奠基意義仍功不可沒

位於上海徐彙區夷山路與華亭賓館之間一處略嫌班駁的房子裏,住著一位身材不高、曾經在中國資本市場叱詫風雲、而後又麵臨牢獄之災的人物。他就是管金生——曾被稱為中國金融市場之王、證券教父。此前,他已經在上海提藍橋監獄服刑7年。由於身體狀況,政府於一年半前批準他在此“保外就醫”。

1995年“327國債”事件發生後,上海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於1997年判處管金生17年徒刑,罪名是行賄並在期貨市場成立前數年裏濫用公共資金,總額達人民幣269萬元。

服刑並未使他失去證券界一些人士的尊敬。某證券公司一位高層評價說,“他的成就是顯而易見的,我們都在試圖重現他當年的風采。”萬國一位前女職員則說,“我以前是覺得他粗暴,但是現在想起來,我覺得他完美無瑕。”

管1948年出生在江西的一個窮僻的小山村,家境貧寒。他於1988年創辦萬國證券,而在1992年的時候,這已經成為一家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公司。

青年時的管金生做的是學者夢。他對法國文學頗有研究。1982年在上海外國語學院獲得法國文學碩士學位。因後來找不到對口的工作,改行投入上海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工作。

1983年,精通法語的管金生偶然地擔任了在上海召開的中美國際投資研討會秘書長。會後,他接受歐盟邀請,由上海信托投資公司委派赴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學習管理和法學。

1980年代後期,鄧小平視察上海,征求上海各界有識之士對振興上海的真知灼見,並表示了把上海外灘建成東方華爾街這一構思的極大興趣。管金生熱血沸騰。他一夜不眠,奮筆疾書,下筆萬言,痛陳創建中國證券市場之重要,並請願作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的建議被接納,並被批準“試點”。

1988年,由上海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等10家股東籌資3500萬元人民幣,萬國證券開張。管任總經理。

“萬國的成立,本身就是管總對中國證券市場的貢獻,”管金生前秘書,萬國證券副總經理衛哲說。

在萬國成立的過程中,管金生做了兩個堅持。第一,公司實行股份製,且各大股東股權比例相差無幾,這是中國第一個股份化的證券公司;第二,堅持與銀行脫離——“從一開始,管總就知道,銀行與證券公司必須分開。”衛哲解釋說。

這兩個安排,均是領當時中國風氣之先的動作——此前僅有的兩家證券公司分別脫胎於工商銀行(南方證券)、交通銀行(海通證券)。

“他的最大的貢獻就是他是一個老師,把國外的這種理念,戰略、文化帶到中國來。”衛哲說。1993年,有時評價管生金:他的卓越就在不斷地衝擊舊的體製。

在上交所的建設中,其交易規則,設備,交易員的培訓,幾乎都是萬國一手操辦;深滬兩市的異地交易首先由萬國開通;它最早開始在國內推動和實施無紙化交易;而“B股是怎麼推出來的?都是我們在房子裏想出來的。”

另一位前萬國職員說,在他剛剛加入的時候,很驚訝於監管部門怎麼會簡單地把萬國證券提出的建議寫入監管條例。

不僅如此。在萬國發展的初期,管四處演講。“當時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把當時銀行,財政,計委,經委各個部門都拉出來,進行免費的培訓”,“做了大量的市場培育工作。”

萬國成立不到兩個月,就作為中國第一家證券公司在國際證券界亮相——在由20多個國際證券公司組成的、對意大利國民勞動銀行新加坡分行在倫敦發行歐洲日元證券的承銷團中,日本野村證券任總幹事,萬國任副總幹事。1992年年底,他在香港與李嘉誠合作,一舉收購香港上市公司香港大眾,完成了大陸證券公司首次收購境外企業並成為控股人。

還在萬國證券籌備第三家證券營業部的時候,他們談話的焦點已經由上海當時的9區10縣如何瓜分,轉移到如何拓展全國市場。1994年的時候,萬國已在新加坡、倫敦開設分公司;同年,衛哲受命已經開始準備籌備美國分公司。

“當其他證券公司連國內是怎麼回事都沒弄明白的時候,我們已經明確提出,要把萬國打造成中國的美林。”

但是與此同時,他卻腳踏實地,“深挖洞,廣積糧”。

萬國的原始積累是從倒賣國庫券中完成的——利用當時國債以攤派形式發行、流動性差導致的地區差異獲利。“管總一開始就規定銀債分離,這就注定了要自己另尋生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