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高中學困生在語文教學中的人格培養(1 / 2)

淺析高中學困生在語文教學中的人格培養

語文教學與研究

作者:謝中文

摘 要: 教育一直是整個社會都熱切關注與探討的話題。從人格教育研究的現狀看,高中語文人格教育已成為特別重要的任務。教師不僅要發揮語文教學的功能,而且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所有學生全麵發展。教師可利用語文這一學科完成對學困生良好人格的培育。

關鍵詞: 學困生 語文教學 人格教育

1.引言

世界各地的教育都重視學生人格的發展,由此全麵發展成了學生發展中的重中之重。然而,在中國由於教育的原因,完善的人格教育還未發展到完備的程度。尤其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因為某些學校一意孤行地追求升學率,時常忽視語文教材中學生人格發展的優勢,導致教師一再強調死板的書本知識,忽視學生人格的塑造。因此,鑒於學困生在人格教育和語文教學二者相結合這一課題的現狀研究,筆者認為還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筆者試圖彌補這些不足,希望給學困生的人格教育帶來些許啟示。

2.學困生語文教學現狀

2.1高中語文學困生形成

高中語文學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在於學生,就是認知因素和非認知因素,學校和家庭因素對此起了催化劑的作用。筆者把學困生分為五類:基礎薄弱、學習方法不當、認知習慣不良、動機不明、學習興趣不高。這幾種類型有時全部體現在一個人身上,有時是更多學困生的綜合表現,在語文實際教學過程中,應逐個分析。

2.2人格教育的缺失

人格教育是語文教學的某項內容,即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在現實生活中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幾本沒有或者很少體現這一點,沒有將這一點融入教學目標之中,或者是體現不明顯。高中語文教學重點是整體感知情感,揣摩文章語言。目的是讓學生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從教學過程看,教師主講,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是高中學習的普遍現象。

2.3教師“重講授輕體驗”占主導地位

一些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會提出幾個問題,之後讓學生自由討論,但討論之後學生發言時,教師會將學生的發言內容總結為唯一答案。這樣的討論不聽取學生的意見,教師一意孤行,對學生的思維發散不利。學界提出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理念,就成了擺設,而不能具體實施。

3.樹立人格教育的理念

3.1建構正確的語文教育課程的價值觀

解放人是教育的一個永恒主題。隻有作為人,完全的天性被釋放了,才是這個社會的永恒主題。人的解放首先必須來自教育,就是說教育在作為人的解放中起關鍵作用。從課程的設置走向來看,所選用的課程價值必須向人的解放這一主題取向靠攏。傳統的語文課程標準是對培養價值觀的失誤,對語文課程價值采取的是漠視態度。傳統的語文課程價值觀是把發展語言能力作為最重要的也是最終的價值,而對於人格的完善,這一具體意義的目標相當漠視,隻是片麵強調對文字的應用,對考試卷麵分數的提高,而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隻是一筆帶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