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優化語文教學,構建高效課堂(1 / 2)

優化語文教學,構建高效課堂

語文教學與研究

作者:聶紅霞

摘 要;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新型信息傳遞手段越來越多的今天,語文教學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不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新形勢下,如何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已成為語文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 語文課堂教學 教學手段 優化方法

利用錄音、幻燈、投影、電腦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能夠形象傳授“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教學內容,其收效之高是教師的口頭表達都不能企及的。那麼,現代教學手段在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方麵的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麵呢?下麵我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談談看法。

一、精心設計導語。

導語的設計在每節課的開頭,它的精妙與否關係到一節課的成功與失敗。導語設計要精而巧,要通過簡潔的語言使學生很快進入情境,同時激發學習興趣。審美教育常采用的導語大致有以下類型:導遊式導語適用於散文遊記類課文,想象式導語旨在通過激發學生想象,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談話式導語一般適用於記敘文。

二、積極引導,培養參與意識。

1.分層評價,強化參與意識。如學習了擬人手法後,可組織學生進行學習過程評價,學生學得一般的隻要知道擬人是一種修辭手法,能舉一兩個整句,就給予表揚,肯定其成功;而學得較好的則鼓勵他們仿造例句。全體參與、分層評價,大家都有收益。

2.嚐試成功,鞏固參與意識。如學生的練習和家庭作業可分層設計,分為基礎型、發展型、綜合型三個層麵,讓學生在各自層麵上感受成功的喜悅,堅定參與的信念。

三、使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器官綜合運用於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種感官並用,學習效率最高,這是已被科學實驗和教學實踐證明了的規律。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中的圖片、文字、聲音、色彩、動畫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豐富學生的感知,使學生披文入境,視聽並舉,身心投入,左右腦並用,感覺得以引發、強化,對學生的思維的訓練更趨靈活、全麵、立體。特別是生動多變的畫麵,開心啟智的音樂創設了教學情境,增強了教學內容的形象性和動態感,使學生耳、目、口、心等感官得以激發,從而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四、科學的學法指導。

“授之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教師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善於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給予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形式和方法層出不窮,開辟課堂教學空間,但要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務實高效,還必須有度。如: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常見的學習形式已被廣泛地引入課堂,是新課程課堂的標誌。

五、發揮美育功能。

在語文教學中注意發揮語文課的美育功能,實際上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也是語文教學向更高層次的攀升。語文課怎樣“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