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作文教學與研究
作者:顧春娥
摘 要: 語文課程中的作文寫作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起到重要作用,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學,可以說是所有課程的基礎。文章對目前我國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麵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應對措施。
關鍵詞: 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創造能力
語文可以說是所有學科裏麵的基礎學科,其內容豐富,涉及知識廣泛,應用性強,小學語文是進行文化學習的基礎。作文作為道德、知識、思想的集合體,在教學中應該備受重視,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創造能力是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所以在小學語文的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成為重中之重。
一、目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並且樂於探索,將這些優點都發揮在語文課程中的作文寫作中,是培養小學生綜合能力、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但是目前我國的小學生作文寫作水平仍處於低水平階段,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式過於傳統、老套。
小學生作文寫作水平低下的原因,從教師方麵看,教師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是影響學生作文寫作水平的原因之一,小學教師在上作文寫作課的時候,通常就是將範文的寫作風格和寫作形式灌輸給學生,禁錮學生的寫作思路,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往往是按照教師講過的範文的文章風格進行寫作,將作文的創作當做一種公式化的命理題來完成[1]。在學生寫完作文後,教師對學生作品的點評也往往是沒有科學性的,依然按照傳統的範文格式與之進行對比和修改,這樣學生的想象力和發展空間再一次受到限製,教師在寫作教學中過於關注學生寫作格式的情況,忽略學生作品中所包含的寫作思路、思想感情和寫作能力等方麵的元素,這樣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對寫作失去信心,甚至產生厭煩,最後作文寫作水平每況愈下。所以教師對學生寫作創造能力的培養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方法。
2.學生對作文寫作缺乏興趣。
小學生對作文寫作偏低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受傳統教學模式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寫作教學的目標依然以博得高分為中心,教師將作文寫作格式定型,教給學生“應該怎樣寫”。學生的自身創作能力得不到發揮,漸漸對寫作失去興趣,或者本身喜歡寫作的學生在這種公式化的寫作模式要求影響下,逐漸對寫作失去興趣,就更難以提高創造能力。
3.教師的教學理念有待改變。
在小學語文寫作課堂教學中,我們了解到這樣一個事例:一名學生寫了一篇具有創造力的作文,與應試作文規格稍有差池,教師就在第一時間對學生的作品進行修改並教導學生不應該這樣寫,應該那樣寫。這是因為教師的教學理念出現了問題,將寫作教學當成一種謀取高分的任務,於是投機取巧,甚至有老師要求學生將範文背誦下來,考試的時候直接拿來用。另外,教師對寫作教學模式的創新和對學生進行創造能力的培養等不夠重視,認為作文寫作就是按照固定的模式寫,因此在為學生選擇範文的時候不能進行科學合理的篩選,依舊停留在友愛同學、親情描述、難忘之事等俗套的作文命題中,限製了學生寫作思維的發展,影響到學生想象力的發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