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談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教學過程設計
數學教學與研究
作者:李娟
摘 要: 新課程倡導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設計中,教師應該給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設計合理的合作探究過程,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 新課標 高中數學教學 合作探究式學習
數學教師在一起交流時,經常抱怨學生在考試時連課堂上講過的習題也做不出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最常見的現象是: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得頭頭是道,學生卻充耳不聞;教師在課堂上詳細分析過的數學習題,學生在作業或測驗中仍然可能謬誤百出;雖然教師一再強調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生卻仍然認為數學是毫無意義的符號遊戲,等等.這些現象為何出現?
這是由於傳統的教學隻注重“教”而忽視“學”,學生隻是被動地接受,沒有自主探究,因此知識最終沒有成為學生的.著名教育學家布魯納說:“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過程.學習者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取的主動參與者.”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新課程改革倡導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變“以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主體”;變“教學”為“導學”、“幫學”、“促學”.
在把握新課程理念,達到新課程所倡導的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成功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設計教學過程.如何設計教學過程,才能真正體現學生主體,更好地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下麵我們就教學中的一個實例談談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教學過程設計.
在教學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4)第一章1.2.2《同角三角函數的關係式》時,以往教師大都是直接告訴學生這些公式,然後讓學生通過做大量習題把公式達到熟練應用,忽略了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存在,教學效果不佳.在新課程改革指導下,我們改變教學方法,重新安排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自主探究】
1.溫故知新:(三角函數定義回顧)
sinα=?搖?搖 ?搖?搖,cscα=?搖?搖?搖 ?搖,cosα=?搖?搖 ?搖?搖,secα=?搖?搖 ?搖?搖,cotα=?搖?搖?搖 ?搖.
(設計意圖:①定義是公式生長點,是發現並證明公式的依據;②以問題為載體,學生活動為主線,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
2.實驗猜想:
通過sin290°+cos290°=?搖 ?搖?搖?搖;?搖 ?搖?搖?搖sin230°+cos230°=?搖?搖 ?搖?搖;sin245°+cos245°=?搖?搖 ?搖?搖.
觀察並歸納猜想有沒有一般性的結論.
(設計意圖:①特殊——一般:特例—觀察—歸納—猜想—證明;②問題探究、類比發現同角內在聯係,開放設問激發學生去猜想,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③引導學生發現知識而不奉送知識,把握方向而不限製學生,把發現的“樂趣”留給學生.)
【合作探究、討論展示】
3.分組比賽(全班分八個小組)——小組同學分享自己的成果——小組同學交流互補——組長整理——準備全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