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數學課堂必須“活”起來(1 / 2)

數學課堂必須“活”起來

數學教學與研究

作者:張桃喜

數學是豐富多彩、生氣勃勃、光彩照人的,它絕對不隻有計算、公式、法則等。數學家或數學史的故事,會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演變及其作用,了解數學家是如何發現數學原理的及他們的治學態度等;數學問題生活化,會讓學生覺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問題的解決會教會學生很多思維方式……可如何讓數學課堂真正活起來呢?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門影響人的藝術,數學教師要了解隻有當課堂讓學生的心情激蕩,使他們感到數學的知識神聖、魅力和詩意時,學生才能在愉快的氛圍和環境中迸發激情,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意願,數學課堂才會真的“活”起來。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真誠理解和相互依賴的師生關係,依賴於一種和諧寬鬆的課堂氛圍。”在課堂上,這種“美妙的和諧”能激發學生的自尊心,激起學生的自信心,激勵學生的上進心,使學生的潛能和個性得以充分發揮。首先,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真正親近學生,經常與學生談心,讓學生了解教師的生活、學習和經曆,使學生感到教師是最可親的,是可以與之交心的朋友,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如果對學生進行挖苦、諷刺、體罰,就會使其自尊心受到傷害,產生逆反心理。學生隻有“親其師”,才會“信其道”,否則將“逆其師”而“背其道”。教師工作的對象是有生命和感情的學生,必須改變“訓斥”、“強製”等做法,讓和諧的師生關係成為滋養學生健康成長的一塊綠洲。教師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可以被教育好的。每一個學生都具有成為好學生的潛力,對他的成功要抱有積極、樂觀的心態,要把學生學習上的挫折和在發展方麵的偏離看做是在他前進道路上的暫時阻滯。同時我們要尊重學生獨特的見解和體驗,不橫加指責和嘲笑,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敢於爭論。隻有在這樣的關係下,才能在互動中實現師生知識、情感等多方麵的交流和彙聚,碰撞和融合,師生才能各自生成或建構自己的知識和認識。

二、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活動

新課標指出:觀察和實踐是探究數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動手實踐具有綜合的教育功能,它不僅為學生提供具體、形象、生動的感性材料,構建輕鬆愉悅的和諧課堂,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使其了解和探究自然的科學方法。如我在講《三角形中位線》時,為了讓學生能自己推導出中位線的性質,同時也為了讓學生體會方法的多樣性,我在課前布置他們準備幾個紙製的三角形,然後在課堂上讓他們自己通過剪、拚等過程,推導出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通過這樣的實踐操作,學生掌握得更牢固,數學課堂氣氛寬鬆活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是把自己程式化的理解強加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中求得體驗感悟,讓課堂成為學生實踐、體驗和創造的空間。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的心理特點是愛自由,不想被拘束,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教師可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分為幾個等次,讓學生自由選擇。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幾套練習:一種是基礎知識的鞏固;一種是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類的題目;一種是拓展提高類的題目。這樣才能引領學生徜徉在數學的樂園中,體驗到數學之奇,感受到數學之趣,領悟到數學之妙,從而使數學學習成為學生積極、主動、有意義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