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文化審美教育(1 / 2)

如何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文化審美教育

外語教學與研究

作者:李明娟

摘 要: 本文從文化差異出發,感受異國文化風情,感悟英語國家自然之美、文學之美、曆史之美及人性之美,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及國際意識,對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文化審美教育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英語教學 文化差異 文化審美教育

在中職教育教學中,英語科目一直以一個附科的形式存在,對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並不重視,部分中職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無法克服困難,而選擇對英語自暴自棄。這些中職學生首先在言行和思想上抗拒著英語學習,對英語文化業存在審美偏差。偉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說:“凡是學校設置的所有課程,都沒有與美育無關的。”在這些課程中,除了語文,英語學科則是另一門具有人文教育功能和內藏豐厚藝術魅力的學科,對於這門學科文化審美方麵的教育,是學生學習這門學科所需要的精神食糧,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情感和發展他們的智力與國際意識,甚至是激勵他們“想要走出國門,看看世界的”的良好動力。英語教材通過各種形式的文學作品,在學生麵前展示了一個不同於自己國家的絢麗奪目的美的世界,特別是教材中那些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給學生豐富的文化與審美的熏陶,成為對他們進行文化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運用各種資源對學生進行及時而又正確的文化審美教育,挖掘英語教學中美的文化,用文化之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他們在新鮮的文化衝擊下更好地學習英語。

本文從以下方麵分析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利用現有的英語教材結合教師準備的各種資源對學生進行文化美育,並且最終使他們形成自己的文化審美意識。

一、感受自然之美,激發無限向往

自然界的風光總是容易讓人產生輕鬆愉快的心情,從而心生向往。中職英語教材中收錄了很多優秀的作品,這些作品的巧妙安排,給英語教學帶來了很好的熱身效果。中職英語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感受文章中世界各地人文風情之曼妙,河山大川之壯美,陶冶他們的心靈,激發他們對自然的向往與熱愛。

比如Unit1的“Nice People,Nice Places”一文,課文中提供的異國自然風景圖片達18幅之多,而且多為典型的各個英語國家的自然風光照,極具代表性。教師可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再多向學生展示一些精美的異國圖片,給學生以視覺上的文化審美衝擊。在展示圖片的過程中,要適當地結合當地文化民情進行講解。第一單元的第一頁就是英國大本鍾和紅色雙層巴士的圖片,此外還有新西蘭大草原、瑞士阿爾卑斯山脈的圖片,這些寄寓著作者的情感,因此能夠給學生以陶冶。課文中“Nice Canadians”的第一句話就是:Canadian people are nice,polite and friendly.這樣幾個簡單的形容詞可以在帶給學生自然美的同時,讓他們感受人性之美。美的定義很廣,從狹義上來說,美分為自然美和社會美。中職英語教材除了讓學生領略河川之美外,也讓他們體會到社會中各種各樣的美。

二、感悟人性之美,培養向善之心

人性美是指“一個人內心世界的美,它表現在品德、情操等素質方麵”。一個人在複雜的社會生活中對真與假、善與惡、美與醜有所追求。中職學生一般都是來自農村的淳樸的孩子,在一般人眼中,他們是社會、是老師們挑選“剩下的”沒有什麼出息的孩子。這一類學生得到的關愛較少,個性比較獨立堅強,需要社會和相關人員好好引導。這一類學生普遍基礎較差,英語和數學是令所有從農村學校出來的學生感到最頭疼的科目,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怎樣在英語課堂中給這些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進行引導就變得非常重要了。英語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作品,或是友情,或是工作,或是愛情,或是快樂,或是悲傷,或是有趣,或是普及常識……通過學習這樣的課文,讓學生感受人性之美,使他們的情感得到感染和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