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評價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信息技術教學與研究
作者:賀豔輝
摘 要: 自改革開放後,我國的經濟發展迅猛,推動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一元評價法是傳統教育下的一種評價方式,它是靠單方麵的成績,對學生的整體作出評價。一元評價法已經不再適合用來評價當代學生的學習成績,必須淘汰。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自己動手的能力,不能再靠單方麵的成績,對學生作評價,而要從多個方麵決定學生的綜合成績,這就是多元評價法。
關鍵詞: 多元評價法 一元評價法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 教學應用
我國《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裏已經做過詳細闡述,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傳統的一元評價模式是隻注重學生最後的考試成績和上機操作,忽略學生的學習過程,而“多元評價法”是一種從多個方麵評價的方法。如果把多元評價法實際運用到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那麼,評價的標準將發生改變,已經延伸至對信息技術蘊含的文化內涵和學習態度的評價,以下作介紹。
一、多元評價法概括
多元評價法中的“多元”是表現在多個方麵的,具體包含三個方麵,分別是:評價方法、評價內容、評價主體,其中評價主體不僅包含學生,還包含多個人物,具體有老師、家長、學校、學校管理人員等。在評價方法上,包括他人評價和自我評價,而傳統的一元評價法隻包含筆試和上機考試。自我評價是指學生對自我的評價和認知,他人評價是指老師和學生對該學生的多方麵進行評價,具體包括學習情況和個人品德。
二、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多元評價法占據了重要位置
(一)對傳統的一元評價模式實施改革
受傳統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影響,老師在實際的教學課程中,隻是注重學生的升學率能夠達到多少,以及在考試後,一個班級裏的學生成績合格率是多少,這已經成了檢驗老師是不是“好老師”的標準。對於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個人道德方麵的問題,是從不過問的。應用這種傳統教育方式,老師忽視了對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的培養,甚至可以說是“埋沒”。例如:學生很喜歡做EXCEL軟件,然而老師卻沒有引導學生如何繼續學習、鑽研,也沒有傳授學生這方麵的知識。長期如此,學生的學習興趣會降低。傳統的教學方法還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考核,老師隻是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思考問題,沒有以學生為主體。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受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在逐步下降,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實施改革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