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學階段進行有效信息技術教學的幾點做法(1 / 2)

小學階段進行有效信息技術教學的幾點做法

信息技術教學與研究

作者:閆亞東

我從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多年,總結了一些關於如何在“小學進行有效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成熟的做法,在此和同仁一起探討。

1.課前精心準備課件

小學信息技術的課程內容以Windows畫圖、Office辦公軟件為主,這些內容基本操作不難,學生易於掌握,興趣濃厚,但如果教材內容組織不好,就容易引起課堂秩序混亂,影響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老師課前要仔細研讀課文,最好精心製作實用的課件。

以Windows畫圖教學為例:畫圖程序的主要內容包括十幾個繪圖工具的使用方法,菜單中的一些命令,如果隻是向學生演示這些工具的基本操作,一般一兩節課學生就學會了,但要讓他們運用到實踐中,卻往往創作不出好的作品。課上學生會打開畫圖亂畫幾下,就做別的事,麵對五六十個學生,教師看在眼裏,急在心頭。我在畫圖教學中,先選擇幾幅優美的畫圖作品讓學生欣賞,再選擇一幅講解,讓學生以此創作,每節涉及兩三個知識點。部分學生能完成學習內容,我仔細思考:為什麼其他學生不能完成呢?教師講解完一幅作品時,學生看在眼裏,但能全部記在腦中嗎?我積累平時所學,製作了一個軟件,此軟件可以顯示一幅Windows畫圖作品,不同於直接打開作品的是:用我製作的這個軟件,作品可以始終顯示在桌麵頂端,不會因為學生打開了畫圖程序,而使剛才展示的作品被遮蔽。當我們每打開新的程序時,都會遮蔽先前打開的程序窗口,我的這個軟件就避免了這一點,課堂上每台學生機都能打開此軟件,就如始終打開了一塊小黑板,可以一邊看一邊創作,這樣彌補了教師在教師機上利用電子教室進行屏幕廣播後學生記不住、不會操作的不足。

2.巧設“導語”

小學生好動、好奇、好玩,要讓他們愛上信息技術課,巧設“導語”是關鍵。良好的開端是奠定一節課成功的基礎,設計出能夠“經常”引發學生好奇心和產生興趣的導語導入新課,可以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縮短學生同教材的距離。

可以采用“亮點”導入:把一堂課中最能吸引學生的內容作為開場白,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激發學生往下學的興趣;可以采用“遊戲”導入:遊戲對充滿好奇心的孩子有很強的吸引力,讓學生在遊戲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逐漸進入學習狀態;可以采用“課件”導入:通過文字、聲音、視頻、動畫等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在視覺、聽覺上感受新鮮的刺激,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就可以順水推舟,將學生帶入知識的海洋。

3.多樣“互動”

小學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新學科,課上來了一位新朋友——電腦。有了這位新朋友的幫助,傳統課堂中單純的師生麵對麵互動變成了三方位互動:師生互動、人機互動、生生互動。

有了“網絡”這位朋友的加入,師生互動超越了時間(課內、課外)和空間(課堂上、課堂外)的限製:學生可以在網絡上通過BBS論壇、E-mail、聊天室等網絡協作學習係統與教師同步或異步交流,教師也可以在網絡上發布信息、參與學生討論、答疑解惑、個別化輔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