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工學》課程分層教學必要性和有效性探索
高職高教研究
作者:王迎春
摘 要: 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情況結合專業特點開展分層教學是因材施教的具體呈現,是確保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是尊重學生個性發展,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在教學過程中的貫徹。
關鍵詞: 分層教學 必要性 有效性
在職業學校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麵對學生的不同發展情況、不同專業教學要求等采用分層教學法組織教學,充分關注、尊重和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分類指導,最大限度地進行個別化教學,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是確保教學質量的關鍵。
目前不少學校的《電工學》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不同專業使用同一本教材,不同層次學生使用同一本教材的現象。筆者所在學校也是如此,目前我校有初中起點三年製中專生、五年製大專生及高中起點三年製大專學生,雖然分班授課,但是教學中使用相同教材,而不管學生層次不同,基礎知識儲備不同,學生學製不同,教學學時安排不同。麵對初、高中學生、三年、五年製學生使用同一本教材進行學習的局麵,根據實際情況實施分層次教學是獲得教學實效的保障。我校使用的是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機械類通用教材第四版《電工學》,現談談如何開展分層次教學。
一、根據學製合理調整教學內容
學生自身知識儲備、學製等情況影響教學效果,教學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學生層次,把握學生的學習特點,調整授課計劃和進度,確保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達到教學要求,實現教學目標,具體做法如下。
(一)初中畢業三年製學生教學實施過程
初中畢業生的特點是底子薄,基礎差,缺少相應的物理知識,沒有紮實掌握電磁感應相關知識,在學習交流電、變壓器、電氣控製等知識時困難重重。為此我的看法如下。
1.調整授課內容、進度,放緩授課速度。
我校所用教材共計七個章節,第七章常用電子元電器件及應用電路可作為選學內容。該門課程內容在一個學年內講完,我認為第一個學期講前3章(直流電路、磁場與電磁感應、單相交流電路),第二學期重點講授3至6章(三相交流電路、變壓器與三相異步電動機、工作機械的基本電器控製電路),第七章是選學內容。這樣的教學安排確保第一學期有充足的課時給學生填補知識漏洞,為第二學期深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補充相關物理知識、數學知識。
備課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薄弱環節,彌補與強化知識,凡是新知識點涉及的物理知識都要提前準備好,在講授新課之前,先把學生缺失的知識補上,然後慢慢滲透,層層遞進地進行講解。有的基礎差的同學連基本的數學計算都掌握不牢。如在講授正弦交流電路時,有的學生連正弦函數知識已經遺忘,甚至一些特殊角度的正弦函數值都已經遺忘,老師在講授前要把與數學相關的知識給學生複習一下。
3.教學過程中重視實際使用部分知識的講授
針對三年製機電專業的教學目標與要求,強化本書中有關實際的應用知識。其中測電筆使用、電阻器主要指標、常用照明電路、受控白熾燈的安裝、安全用電常識、三相異步電動機使用、控製電路常見故障及簡易處理等知識應作為重點講解。
(二)五年製高級班教材使用及教學過程實施
1.根據教學需要補充必要的教學內容。
通用教材的針對性較差,教材中部分章節內容對於五年製高級班學生而言深度不夠,需要補充。例如:6-2中,教材僅介紹了電氣控製係統圖識讀的基本知識。補充電氣安裝接線圖與元件布置圖等知識可以為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提供契機。這部分知識采用PPT實施教學,不僅可以增加教學內容,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2.補充物理知識及相關數學知識。
初中畢業五年製高級班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同樣要分析學生已學過的知識及掌握情況,補充必要的物理知識及相關數學知識。例如:矢量運算知識。
(三)高中畢業生教學過程實施
高中生有較好的物理基礎,對電路、電磁場的學習相當於複習。教學實施過程中注意與橫向課程的銜接,增加實驗與實訓訓練,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與此同時,根據學生將來的工作實際狀況,將學生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電氣、機械設備涉及的國家電工和電子元器件類安全標準作為教材內容或輔助教材,讓學生熟悉或了解相關標準,為以後就業做好準備,如三相異步電動機教學中可順便輔助介紹小功率電動機的安全運行、三相異步電動機的經濟運行等國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