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論中學音樂與德育教育(1 / 2)

淺論中學音樂與德育教育

教育教學研究

作者:王春蕊

摘 要: 音樂教育其實是高雅音樂對人的美的本性的呼喚,是人的道德情操的培養不可缺少的教育。中學應該著重培養學生對高雅音樂的賞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 音樂教育 德育 社會功能

在國家教育部的大力推動下,德育受到空前重視。音樂與德育有什麼關係呢?怎樣通過音樂教學達到德育的目的呢?怎樣進行音樂教育?這些都是我們不能回避的問題。

一、音樂是什麼

高中音樂鑒賞教材的首頁上這樣寫道: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結構實現思想和感情表現及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載體,音樂蘊涵豐富的文化和曆史內涵,以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曆史的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和創造,是人類的基本素質和能力。

隻有正確認識音樂,才能正確進行音樂教育。膚淺地認為音樂就是唱歌和識譜是錯誤的,那麼,音樂到底是什麼?

1.音樂與人類生活情趣、語言、行為、人際關係等都有一定的關聯。音樂是人們抒發情感、表達情感、寄托情感的藝術。不論是場、奏還是聽,都含有千絲萬縷關聯人們情感的因素。音樂是對人類情感的直接模擬和升華,人們可以從音樂審美過程中,通過情感的抒發和感受,產生認識和道德的力量。

2.音樂是人類創造的文化現象之一。音樂是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態和載體,在與其他藝術、文化相互作用、影響、交融的同時,音樂豐富了人生內涵,並以獨特的藝術魅力在人類曆史的文化長河中源遠流長、煥發異彩。

3.音樂是人類心靈的吐露和呼喚。我們高興時、得意時,都會輕輕地哼一段輕快的小曲,不管我們哼的時候是否因五音不全而很難讓別人欣賞,還是會哼,在鬱悶或悲傷時也是如此。由此足見音樂與心靈的關係。如果我們拓展思維,就會發現《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我的家在東北鬆花江上》等就是民族的心聲。

從音樂內涵來看,德育是心靈的教育,由此足見音樂與德育的關係。

二、音樂特殊的社會功能

音樂對於德育有特殊的意義。古代《晉書·樂誌上》說:“是以聞其宮聲,使人溫良而寬大;聞其商聲,使人方廉而好義;聞其角聲,使人惻隱而仁愛;聞其徵聲,使人樂養而好使;聞其羽聲,使人恭儉而好禮。”這是古人對音樂的認識,是古人對音樂與人的道德、情操之間關係的認識。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古人尚知道音樂藝術對於陶冶人們思想情操的特殊作用,我們就更應該認識到音樂對於培養人、塑造人的重要意義。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在《文藝對話集》中談到,節奏與音調以最強烈的力量侵入人心靈的最深處,如果教育方式適合,他們就會以美浸潤心靈,使他因此美化。受過這種良好音樂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分辨藝術作品的優劣。看到美的東西,他就會讚美,滋養高尚品德,識別假、醜、惡、真、善、美,行為更加美好。通過音樂達到德育的目的是其社會功能的一部分,也是音樂教育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