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注動態生成,構建活力音樂課堂(1 / 2)

關注動態生成,構建活力音樂課堂

教育教學研究

作者:潘晶

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知識傳遞與接受的過程,更是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動態開發過程。而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其在課堂上會生成讓教師意想不到的感受與體驗的特點,因此,教師隻有善於抓住這些生成性資源,並合理地引導、挖掘、升華,才能打造高效的音樂課堂,才能賦予音樂課以生命活力。

一、善待意外,把握生成

小學音樂課堂不同於美術、繪畫等直觀反映客觀世界的學科,更側重用聲音刺激學生的聽覺器官,從而開拓學生寬泛、自由的想象空間。而其思維的活躍性決定了其在音樂欣賞與體驗的過程中,隨時有意想不到生成的可能。這就要求教師善待這些意外情況,並加以把握與引導,以促進音樂課堂教學有序開展,構建更精彩、生動、高效的小學音樂課堂。

如在小學二年級音樂《過新年》的課堂教學中,為了活躍氣氛,激發學生的表現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知識,教師可以加入鑼鼓的介紹與學習,再順勢組織過年時貼對聯、放鞭炮、敲鑼打鼓等活動。在一切都按照預設的程序進行時,有學生可能會提出問題:“為什麼過年要貼對聯、放鞭炮、敲鑼打鼓呢?”

對於這樣的意外提問,不管教師是否提前考慮過這個問題,麵對幾十雙小眼睛,都應不慌不忙、胸有成竹地順勢加以引導和拓展。比如:“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那麼大家有誰知道麼?”這樣學生會踴躍發言,給出各式各樣的答案。最後,由教師公布正確答案,或者由提問的學生公布答案,最後學生會知道:“古代有一種凶惡的怪獸叫‘年獸’,每逢新年,它就出來吃人,後來人們發現年獸最怕聲音和紅顏色,於是過年的時候人們就用貼紅對聯、放鞭炮、敲鑼打鼓嚇走它。”這是過年的習俗來曆。如果大家都不知道答案,那麼教師就可以將其作為課後作業,引導學生查閱資料,尋找問題答案。教師自身也要補充知識,積累更多的知識經驗。

麵對孩子善意的“刁難”和“挑釁”,教師更應敞開心扉,與其進行平等、民主的對話,營造融洽、民主的課堂氣氛,促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淨化,真正實現課堂從“執行教案”向“互動生成”的改變。

二、捕捉意外,促進生成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善於抓住學生思維的燃點,善於捕捉課堂教學過程中各種生成、變動的有價值信息,並將其作為活的教學資源加以努力扶植、栽培,合理引導學生進行感受、體驗、互相交流,促進音樂教學動態資源的生成,進而調整教學節奏,拓展教學思路,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與方法,實現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