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
幼教天地
作者:全靜
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能使幼兒處於“憤”、“悱”的心理狀態,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啟發幼兒思維,從而發展幼兒智力。提問,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聚焦點,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形式,是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
提問,從廣義上講是指一切有詢問形式或詢問功能的句子或教學內容。教師提問則是指教學提示或“傳遞所學內容的刺激及幼兒做什麼、如何做的指示”,從而達到檢查學習、促進思維、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實現教學目標的目的。
教師有效性提問是指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在課堂教學中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精心設置問題情景,使提問具有計劃性、針對性、啟發性,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
一、在實踐活動中教師提問的困惑
(一)教師的提問太抽象,“令孩子摸著不頭腦”。
在與幼兒互動中,教師的提問有時會含糊不清,太抽象,令孩子摸不著頭腦,孩子的回答怎麼也到不了教師所需要的點上,使教師與孩子的互動處於被動狀態。教師的提問要考慮到問題的適宜性,將抽象的問題轉化為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提問。
(二)教師的提問,使得幼兒的回答“跑了題”。
在與孩子的談話中,孩子的回答往往是意想不到的,稍不留神,教師的提問就會出現“跑題”現象,很容易導致活動目標的偏離。針對孩子可能的千變萬化的回答,我們的提問隻需要不離其活動目標和要求,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
(三)麵對孩子“人雲亦雲”的現象如何調整。
受年齡限製,中小班孩子回答問題時往往會出現“跟風”現象,致使孩子的回答單一而乏味,不能促進孩子積極思維。麵對孩子無意義的從眾回答,要及時幫孩子梳理、提升,轉變追問策略,引導孩子走出單一的談話內容,調整談話節奏。
二、提高提問有效性的策略及方法
(一)改善教師提問策略,鼓勵幼兒積極探索。
1.提問必須圍繞教學中的關鍵設計。要保持幼兒思維清晰,關鍵是要問重點。重點是幼兒應該掌握的內容,因此對重點要反複設計提問的問題,使幼兒理解和掌握重點,從而保持思維的條理性、連續性和穩定性,並為幼兒進一步解答相關問題奠定基礎。而要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發散性設問是一種較好的創造性思維活動。針對同一問題,教師要引導幼兒多方麵、多途徑地思考,縱橫聯係所學知識,以尋求問題靈活解決的方法。如中班語言活動——“青蛙搬家”,教師在開始和結尾的發散性提問都圍繞教學中的關鍵點設計,如:“青蛙和雁子都要搬家,你們猜猜這是為什麼?”“青蛙還會和雁子做鄰居嗎?”讓幼兒通過問題進行思考,根據自己的想法續編故事,解答問題的方法也自然多種多樣。
2.提問要關注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幼兒園集體教學中的提問,要考慮不同層次的幼兒,設計不同的層次問題。難度和靈活性較大的問題要求幼兒重新組合所獲得的信息創造答案,這類問題針對能力較強的幼兒,他們經過思考回答,有助於啟發全體幼兒的思維;基礎及綜合性的提問是為了鞏固教學效果,問題的設計要考慮中等能力的幼兒,這樣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兒的注意,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對於能力相對弱的幼兒,要適當設計一些難度不大,經過認真思考能夠回答出的問題,幫助這些幼兒恢複自信,提高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注意提問的層次性,結合不同幼兒的不同特點,提出層次不同、難度不等的問題,使每個幼兒都樂於主動參與活動、積極回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