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礦產資源勘查(1 / 1)

非金屬礦產地質工作 概述

一、非金屬礦產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和地位

非金屬礦產指除能源和金屬礦產以外的一切工業礦物和岩石,是人類使用最早、用途很廣、用量最大的一類礦產,已約有150多種礦物和50多種岩石在各個領域中被廣泛使用。如化工原料的大量生產,農用化肥的擴大增產,都需要非金屬礦產作為原料。高層和超高層建築,都需要采用大量堅固耐用和輕質的非金屬建築材料;冶金工業的發展,需要大量作為熔劑、耐火材料和選礦劑的非金屬礦床;石油天然氣工業、國防尖端工業和精密技術的發展,也需要具有特殊性能的多種非金屬礦物原料;為解決環境汙染的淨化化工產品以及醫藥產品製造等方麵,非金屬礦產的應用範圍也日益擴大。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世界非金屬礦產的產量、消費量的發展速度以及產值均已超過了金屬礦產。但中國非金屬礦產的消費水平還不高。隨著中國農業、工業和外貿出口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非金屬礦產的品種和需用量的要求必將迅速增長。因此,大力發展非金屬礦產地質事業,使之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人民生活服務,是一項重要的任務。

二、中國非金屬礦產地質工作的發展曆程

一九四九年以前,隻對磷礦、黃鐵礦、食鹽、石膏、芒硝、砷礦、明礬石、石棉、雲母、滑石、菱鎂礦、石墨、玉石和高嶺土等十多種非金屬礦產做過一些地質調查,幾乎沒有探明可供工業建設設計開采的儲量。

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七年間,非金屬礦產地質工作的重點是解決鋼鐵工業和化學工業所需要的原料。在此期間,列入國家計劃開展普查勘探的重點礦區或地區有:遼寧營口大石橋的菱鎂礦,浙江金華地區的螢石,晉、冀、豫等地的耐火粘土,雲南昆陽、貴州開陽、湖北襄陽及江蘇海州的磷礦,遼寧鳳城的硼礦,青海柴達木盆地的鹽類礦產等。與此同時,為適應建材工業的需要,對四川石棉縣和青海茫崖地區的石棉,四川丹巴、新疆阿勒泰和內蒙古土貴烏拉的白雲母,遼寧海城、廣西龍勝地區的滑石,江蘇蘇州等地的高嶺土,山東沂、沭河流域和湖南沅水流域的金剛石,廣東海南島屯昌地區和廣西田陽、百色地區的壓電水晶等,進行普查勘探。通過工作,找到了一批重要的非金屬礦產地,菱鎂礦、磷礦、石棉、滑石等礦種探明的儲量較多。

一九五八年至一九七八年,普查勘探工作的重點放在發展農業、鋼鐵工業和國防高技術工業所需的非金屬礦產方麵。廣東雲浮大降坪、安徽廬江何家小嶺、內蒙古烏拉特後旗東廟、炭窯口等大型硫鐵礦,湖南瀏陽永和、四川綿陽什邡、雲南海口桃樹菁、貴州甕安、福泉、湖北宜昌等地的大型磷礦,青海察爾汗鹽湖中的鉀鹽礦等,都是在這個時期發現和探明的。六十年代起,開始加強金剛石、壓電水晶、藍石棉等特種非金屬礦產的地質工作。在此期間,石棉、石墨、滑石、菱鎂礦、螢石、重晶石、高嶺土、金剛石、石膏、石灰石、石英砂等礦種的探明儲量有了較大的增長,提供了一批重要的建材礦產基地。

一九八○年十月地質部在天津召開了全國非金屬礦產地質工作會議,作了工作部署,非金屬礦產地質工作得到了更全麵的發展。全國非金屬礦產地質隊伍由一九七八年的5.4萬人到一九八五年發展到7.6萬人,普查勘探的非金屬礦產的礦種由一九七八年的30種到一九八四年增加到60多種。其中矽灰石、鈉質膨潤土、海泡石粘土、凹凸棒石粘土、沸石、藍晶石、矽線石、紅柱石等均為新勘查的礦種。全國現已探明有儲量的非金屬礦產產地達5000多處,其中菱鎂礦、石墨、螢石、滑石、石棉、石膏、硫鐵礦、重晶石、矽灰石、明礬石、膨潤土、岩鹽等礦產的探明儲量居世界前列;磷礦、高嶺土、芒硝、矽藻土、沸石、珍珠岩、石灰岩、耐火粘土等礦產的探明儲量,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大理石、花崗石等天然石料,石質優良,蘊藏豐富。中國是世界上已知非金屬礦產比較齊全的少數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