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種梨(1 / 3)

‘國子監’建於皇城中央,與‘聖人孔廟’及‘翰林院’相鄰,這樣的布局是有一定意義的。

如前文所述,秀才通過了鄉試與會試後,便會獲得‘貢士’的稱號,貢士考生可獲得進入國子監作更進一步修讀的權利,等待殿試的到臨。

而除了貢生外,還有另一類名為‘監生’的特權生,他們是皇族子弟,高官子弟,貴族子弟構成,托父母的關係,進讀國子監,享有與貢士一樣的待遇。

這就是權力與出身,試想一個窮人經過多少重的考試,才獲得貢士的名譽,而貴族子弟們就因為出身好,就擁有窮人花費無數精力才能取得的榮耀!

另進讀國子監的貢士考生,還要擔心著隨之而來的,由皇帝老兒主持的‘殿試’,殿試的難度比之鄉試,會試難上不知多少倍,通不過就隻能滾蛋。

通過了,也不代表是值得慶賀的事情,雖說通過後就能獲得‘進士’的稱號,且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俗稱榜眼,第三名俗稱探花,合稱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稱傳臚。

第一甲進士三人直接入‘翰林院’工作,狀元授修撰(從六品),榜眼、探花授編修(正七品);知道修撰與編修是什麼工作嗎?纂修實錄、聖訓、本紀、玉牒及其他書史,或對書史的編輯進行校勘,又或是整理奏章,整理檔案,整理皇帝老兒頒發的聖旨等等,能理解嗎?這是一種很低等的雜務工作!

試想為了這等雜務工作,居然辛辛苦苦讀書十數年,過鄉試,會試,殿試,擊敗無數的同期對手,而走到這一步,卻是得到這樣的雜務工作資格!

所以說,權力與出身,在這個世界至關重要,科舉製度讓窮人出頭的話語,實際是個彌天大謊,但窮人仍是絡繹不絕地湧上這科舉。

而第二,第三甲進士,則要另行通過‘庶吉士’的考試,通過了才能‘真正意義上’進入翰林院,通不過則外委他官,這是恰好有官空位的情況下,要不然給你個稱譽以及些許錢財,讓你滾蛋!

而由於庶吉士的考試為三年一屆,故而這三年內,他們可在翰林院學習三年,並作為第一甲進士他們的助手幫忙工作。

所以曆來,翰林院就有‘非進士不入翰林’的稱譽。

另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自科舉製度實施至今,大唐國內形成了不少學術世家,特別是翰林院製度的完善,使得學術世家中,漸漸出現了大量的‘翰林世家’,以家族出最多成員進入翰林院工作著稱。

張家祖上放棄修道後,曾以翰林世家著稱,到後來,才棄文從武,創下三代為將的榮譽。

今天,張落葉坐著馬車,在下人的陪同下,出現在國子監門前,國子監的負責人也是翰林世家的子弟,聞聽張落葉的到來,忙屁顛屁顛地跑過來,滿臉的卑微。

負責人恭敬說:“殿下,有禮了。”

張落葉隨意揮了揮手,目光卻落到負責人身旁的一人身上,那是個衣著華麗的少年,頭戴金色皇冠,赫然是皇帝老兒第十九子‘唐於禮’!

“參見十九阿哥。”張落葉躬身行禮。

唐於禮笑著上前扶起了張落葉,口中笑說:“不必多禮,落葉,我等你很久了,來,我請你吃酒去。”

第八阿哥‘唐於節’,第十九阿哥‘唐於禮’以及百花公主,都是靜怡皇妃所生,故而唐於禮與張落葉相熟。

張落葉苦笑:“十九阿哥,這不好吧,大白的天就去吃酒什麼的,而且我還是未成年呢。”

“哪有這麼多話的,我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已經被皇兄不知灌了多少酒呢,男子漢吃個酒,哪管成不成年的。”唐於禮叨擾了一句,也沒管張落葉如何,拉著他重新上了馬車,說了個地址,馬夫在前方嗬斥馬拉車,侍衛們在兩旁小步跑著。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