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病人的健康教育指導
醫療保健
作者:馮誌香
關鍵詞:高血壓 原因 健康教育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以體循環動脈壓增高為主的臨床綜合征,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原發性高血壓占總高血壓患者的95%以上。繼發性高血壓不到5%,患者中血壓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種臨床表現,本身有明確而獨立的病因,稱為繼發性高血壓。根據1999年WHO及ISH(世界高血壓聯盟)關於高血壓標準,18歲以上成年人高血壓定義為:未服抗高血壓藥情況下,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根據血壓增高的水平分為3級:Ⅰ級高血壓140-159mmHg和/或90-99mmHg,Ⅱ級高血壓160-179mmHg和/或100-109mmHg,Ⅲ級也稱重度高血壓180mmHg和/或110mmHg。
1.高血壓產生的原因
1.1遺傳因素 父母均有高血壓,子女發病率高達46%,60%高血壓病人均有家族史。
1.2環境因素 膳食不當、食鹽過多、飲酒過量等。
1.3社會因素 工作壓力大,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或長期處於噪音環境中。
1.4其他因素
1.4.1體重 肥胖是高血壓升高的最危險因素,BMI在20-24kg/m2為正常,在24-27.9Kg/㎡為超重,BMI≥28Kg/㎡為肥胖,應減重。
1.4.2心理因素 從事精神緊張的職業者,發生高血壓的可能性大,與病人的性格特征有關係。
1.4.3藥物 口服避孕藥可使血壓暫時升高,停藥3-6個月可恢複正常。
1.4.4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2.健康指導
重點了解病人的職業壓力、家庭、工作和經濟情況。了解病人的性格特征,病人是否有焦慮、恐懼、憤怒、憂鬱。了解病人對疾病的認識,判斷疾病對病人心理產生的影響,選擇適合病人的健康教育方法指導,具體如下:
2.1合理的膳食
2.1.1減少鈉攝入量(氯化鈉
2.1.2減少脂肪攝入,補充適量的蛋白質,多吃蔬菜水果,飲食中維持足夠的鉀、鈣和鎂的攝入。
2.1.3戒煙、限製酒量(每日要少於30g酒精)。
2.2減輕和控製體重 體重指數MBI=體重Kg/身高㎡在18.5-24之間。
2.3適量運動,有利於血壓下降,並且對減輕體重、增強體力有幫助。
2.4注意生活規律和勞逸結合,控製緊張情緒,避免過於緊張的腦力勞動。
2.5用藥指導 通常需要終身治療,從小劑量逐漸增加劑量,必要時聯合用藥,在專科醫生指導下用藥,盡量用長效製劑。
2.6防止發生意外
2.6.1警惕急性低血壓反應,及時識別正確處理。
2.6.2病人有頭暈、眼花、耳鳴等症狀應臥床休息,上廁所或者外出時應有人陪伴。
總之,要讓高血壓病人掌握積極預防和控製高血壓及其危險因素的重要性和長期性,教會病人及家屬測量血壓,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掌握降壓藥的名稱、劑量、作用及副作用,使病人血壓控製在正常範圍,防止和減少心腦腎的並發症,降低病死率和病殘率,及早發現並發症,減輕病情,防止意外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