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袋子你能背動?可沉了。”
“我有辦法!”
隻見史元斌把兩個麻袋分別綁在鐵棍的兩頭,然後就這樣挑起了擔子。
這片神州大地上坐落著四個國家。分別是,夏國、雲國、麗國和苗國。其中以夏國國力最為強盛。
四國為了維係和平與利益之間的平衡,在一百四十年前成立了‘四國會’,每一國都選出一個代表坐鎮四國會,這個代表人就被賜予‘護國士’的封號,享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
賞金會總部在四國會,分堂遍布神州,總共有三十六個堂口,分別以三十六天罡為名。按史元斌所說,腳下的這片樹林叫雀兒林,距離雀兒林最近的有兩個堂口。一個在東麵的麒麟鎮,一個在西南邊的西離島。去麒麟鎮騎馬得一天一夜,去西離島隻需要一半時間,但得走水路。
鬥魎不想浪費時間,要去西離島。
聽到鬥魎的決定,史元斌麵露難色,說道:“爺,西離島那地方不太好。”
“有什麼不好的?”
“爺,您不是本地人吧?”說著他又頓了一下,“就算您不是本地人,也不可能不知道西離島吧?”
“不知道,有話一口氣說完。”
“我去過一次西離島,那是個三不管地帶,如今這世道兵荒馬亂,流氓強盜多不勝數。西離島就是這些惡棍的聚集地,能出現在那個島上的人基本上沒有善茬。按說那種牛鬼蛇神混雜的地方就不該出現官家的‘廟堂’,況且還是賞金會。但四國會好像故意做給那些人看一樣,偏偏在那兒設立了個分堂,叫天慧堂。天慧堂設立了十幾年了,期間換了二十幾個執行官,基本上半年一換。至於為什麼頻繁的換人,爺,你也該能猜到吧?”
原本是打算讓鬥魎舍近求遠去麒麟鎮,結果史元斌的一番話,反而把鬥魎的興趣勾起來了。史元斌實在拿眼前這位爺沒轍,隻有舍命陪君子了。
出了林子,走沒有半個時辰就到了無風渡口。鬥魎身上沒錢,史元斌隻好自掏腰包雇了一艘小船駛向西離島。
船雖然小,速度卻不含糊。四個槳手輪班倒,輕車熟路配合的得心應手,小船就像一支出弦的箭一樣在海麵上飛竄,一刻都沒有停歇。
這期間鬥魎睡了一覺,史元斌和幾個槳手天南地北的胡侃,也幫忙掌了一時半會兒的槳。
睜開眼的時候,已經星月滿天,鬥魎站起身眺望,不遠處深幽的海麵上漂浮著一座島嶼。一靠東岸渡口岸,四個槳手拿了錢沒敢上岸,將船劃到距離渡口不遠的礁石後,就此休息。
此時,已入子時,鬥魎朝著西麵望了一眼,一片燈火通明,照亮了半個天,隱隱的喧鬧之聲順著清涼的夜風飄了過來。
“賞金會的分堂在哪兒?”鬥魎詢問著站在身後挑著兩口麻袋的白臉小夥。
史元斌手指前方道:“這個很好找。爺,你看,前麵那個最大的房子就是。”
夜色中看不清房子的全貌,從窗戶隱隱透出的燈火可以確定這會兒還沒關門。
鬥魎大步朝屋子的方向走去,史元斌趕緊跟了上去。
走近一看,大門口蹲著兩個石獅子,其中一個還少了半顆腦袋。門上一匾寫著“明鏡屋”三個大字。大門半掩著,兩指寬的門縫裏透出一束黃光,門的那麵傳出類似來自酒店裏的喧鬧聲。
鬥魎回頭看了一眼史元斌。史元斌立馬曉得什麼意思,連聲道:“爺,沒走錯,就是這地方。我來過一次。”說著他抬頭看了一眼懸在門上的匾,皺了一下眉頭,支支吾吾道:“奇怪了,這門匾什麼時候給換了。明鏡屋……我上次來的時候還寫著‘天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