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放低身架,抬高身價--放下身架道路寬(2)(1 / 3)

之後,馬援又奉命去拜訪光武帝,馬援到後不久,光武帝便親自迎接,笑容可掬地寒暄道:“久仰貴公才能,今日一見,果然不同凡響!”

馬援受寵若驚,說:“前幾天我去拜訪我的舊知公孫述,他卻一副盛氣淩人之態。這次與大王初見,即受到如此親切的接見,陛下不疑我是刺客,這到底是為什麼?”

光武帝好言相慰,始終不擺架子。隗囂得知光武帝的為人後,立刻率部投奔漢朝。

可見,做人應該謙遜、和藹,這樣人家才願意親近你,你才有群眾基礎;反之若高傲自大,人皆遠之,你就成了“孤家寡人”。

放下麵子,換回尊敬

維護麵子顯擺身架,會給人一種冷漠感,造成人際的隔閡;而放下麵子,卻反而能贏得他人的尊敬。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理論貫穿了整個中國古代曆史,並繼續影響著我們的現代生活。久而久之,甚至形成了特有的“麵子文化”。對於很多人來說最為痛心的事,莫過於失去“麵子”。所以,生活中,人們習慣千方百計地保住自己的“麵子”。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大可不必過於計較麵子。讓我們看看一位小提琴家是如何對待自己的麵子的。

有位世界級的小提琴家在為人指導演奏時,從來都不說話。

每當學生拉完一首曲子之後,他會親自再將這首曲子演奏一遍,讓學生們從聆聽中學習自己的拉琴技巧。

他總是說:“琴聲是最好的教育。”

這位小提琴家在收新學生時,會要求學生當場表演一首曲子,算是給自己的見麵禮,而他也先聽聽學生的底子,再給予分級。

這天,他收了一位新學生,琴音一起,每個人都聽得目瞪口呆,因為這位學生表演得非常好,出神入化的琴聲有如天籟。

學生演奏完畢,老師照例拿著琴上前,但是,這一次他卻把琴放在肩上,久久不動。

最後,小提琴家把琴從肩上拿了下來,並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接著滿臉笑容地走下台。

這個舉動令所有人都感到詫異,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小提琴家說:“你們知道嗎?這個孩子拉得太好了,我恐怕沒有資格指導他。最起碼在這首曲子上,我的表演將會是一種誤導。”

這時大家都明白了他寬闊的胸襟,頓時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送給學生,更送給這位小提琴家。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不懂“承認”的技術,而是沒有“承認”的心情。為什麼會失去“承認”的心情?是因為我們都是熱愛“麵子”的族群。“麵子”的重要維護力量是“理”,無論如何,你要顯得自己是占理的,而不是虧理的。占理了,就有麵子;理虧了,就沒麵子。一承認自己沒有達到某種高度,顯得理虧,麵子上就會十分難堪。把假話說圓了,把虧心事處理得像沒事一樣,麵子就得以保全。故而,做了錯事,一定要像做了正確的事一樣,理屈而辭不窮;心裏有鬼,反而要唱歌壯膽,越是理虧的事,越要做出得理不饒人的架式,以便於消滅“承認”的危險。

當我們不能正確麵對麵子問題的時候,其實,我們也已經失去了自己想要維護的麵子。

有容乃大,當小提琴家能接受學生更優於他的事實之時,在他身上也正體現出令人讚歎的大師風采。

人生中有許多選擇在等待著我們,要想不讓自己“很受傷”,就必須學會拋開這道“不好意思”的麵子枷鎖。能夠承認不足,學會接受缺陷,學會做生活的主人,學會做自己的主人。

放下身架,提高你的身價

身架不僅是一種精神枷鎖,更是事業的絆腳石。放下身架,能讓你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能夠真正提高你的身價。

有一位留學美國的計算機專業博士,畢業後在美國找工作,結果接連碰壁,好公司不要,差的公司自己又放不下麵子,結果許多家公司都將這位博士拒之門外。這樣高的學曆,這樣吃香的專業,為什麼找不到一份工作呢?萬般無奈之下,這位博士決定不在乎麵子,換一種方法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