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直播殺人劇(解答篇)(一)(1 / 2)

“我剛才提出了三個疑點:一、X為什麼要把你們三人叫到公司來,在你們眼前現場直播殺人過程?二、X為什麼要在A男身上安裝、引爆微型炸彈,炸毀A男的屍體?三、X既然早就決定要自殺,為什麼還要戴上麵具隱藏身份?“現在疑點一和疑點三都解開了,答案是:在辦公室裏那上吊的男子,並不是凶手X,真正的凶手是廖夢薇。她穿上雨衣、戴上麵具,就是為了隱藏自己的身份。他把你和B男、C女叫到公司來,讓你們在公司外透過玻璃大門看到現場直播的殺人劇,就是要讓你們當證人,證明凶手X進入辦公室以後,就再也沒有出來。如此一來,警方就會認為,在辦公室裏唯一的人--那個上吊的男子,必然是凶手。“至於疑點二:廖夢薇為什麼要在A男身上安裝、引爆微型炸彈,炸毀A男的屍體?這點就是廖夢薇從那完全封密的辦公室裏消失的關鍵!”“到底是怎麼回事?”我急不可待地說,“廖夢薇進入那辦公室後,就像變成空氣一般消失了,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啊!這、這可是不可能犯罪呀。”“不可能犯罪是不可能存在的,隻是凶手運用了一些障眼法,讓我們暫時看不清真相。”V稍微頓了頓,望了我一眼,緩緩地說道,“曾經有專家做過這樣一個測試:讓一批試驗者觀看一段一台白色跑車在鄉間公路上疾馳的短片,觀看結束後,把試驗者分成A和B兩組,分別向兩組試驗者提出不同的問題。向A組提出的問題是:‘白色跑車的時速大概是多少?’向B組提出的問題則是:‘白色跑車在經過穀倉的時候,時速大概是多少?’”我弄不懂V說這些話的含義,兩眉微鎖,默然不語。V接著說:“幾天以後,專家再向所有試驗者問一個問題:‘在短片中,你有看到穀倉嗎?’事實上,那段短片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過穀倉。在A組的試驗者中,有3%的人回答說有看到,3%,這很正常,但在B組的試驗者中,竟有高達17%的人說看到了穀倉!“為什麼B組中會有這麼多人同時看到了根本不存在的穀倉?那是因為B組的人曾經回答過一個‘白色跑車在經過穀倉的時候,時速大概是多少’的問題。這個問題,向B組的試驗者的記憶,提供了一些似乎真實的信息--那鄉間公路上有穀倉存在,從而影響了他們的看法,甚至會讓他們真的‘看見’了一些實際上並沒發生的事件。他們的記憶被誘導了、被替換了!“後來經過調查,B組中那說看到穀倉的17%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缺乏主見,很容易被別人動搖。這種人,很容易因為外界的影響而動搖自己的記憶。”我聽到這裏,終於忍不住問道:“你說這些,跟廖夢薇是怎樣離開辦公室的,到底有什麼關係?”V嘴角一動:“你也是一個比較容易動搖的人吧?不僅是你,還有C女,我想她也是一個缺乏主見、很容易被外界所影響的人。”我咽了口唾沫,點了點頭:“是的,我總很容易改變自己的看法。至於C女,據我觀察,她的性格也是這樣。”“所以你們會被廖夢薇挑選出來,成為證人的角色。”V說道。“什麼意思?”我問道。“廖夢薇把你和C女叫到公司大門外,讓你們目睹殺人劇的發生,讓你們充當了證人的角色。她所以讓你們兩個擔任證人的角色,並不是隨機挑選的,而是根據你們這種容易被外界動搖的性格而決定的。”“我不明白!”我搖了搖頭,腦袋有點混亂。“我的意思是,你和C女的記憶在不知不覺間被誘導了,甚至被替換了。所以你們一致肯定了‘X在進入辦公室後,再也沒有出來’這一狀況的存在。而警察根據你們的口供,便隻能把辦公室裏唯一存在的男子--盡管他已經是一個死人--當成是凶手。”“我們的記憶被替換了?”我輕呼一聲,兩手捂嘴,“到底是什麼意思啊?”V望著我,一字一頓地說道:“你有親眼看到X走進執行總監的辦公室嗎?”V話音剛落,我目瞪口呆,心中似乎想到了一些極之重要的事情,但具體是什麼事情,一時之間卻又說不上。我竭力回憶當天的情景,想了好一會,才吞了口口水,以十分認真的語氣說道:“這麼說來,我好像真的沒有親眼見到X進入執行總監的辦公室啊。”“我們現在所遇到的情況,跟‘軒弦的密室講義’中第三類的第五條吻合:行凶的真正時間比推測的更早,凶手在目擊者確認密室存在前已經行凶並離開。”V頓了頓,說道,“是的,在你們確認那個辦公室是密室之前,凶手已經不在那辦公室裏了。殺害A男以後,凶手根本沒有進入過那間辦公室。”“可是為什麼我、B男和C女會認為X進入了那辦公室?我們的記憶為什麼會被替換了?”“記憶被替換的隻有你和C女。”V說。“那B男呢?他也看到X進入那辦公室啊!”“B男是廖夢薇的共犯,他就是替換你和C女的記憶的人。”“什麼?”我吃了一驚,“B男是廖夢薇的同夥?我和C女的記憶,就是被他替換的?到底是怎麼回事啊?”“是這樣的,”V有條不紊地說道,“首先,X,即廖夢薇,她在殺害A男以後,就在你們麵前,慢慢地向執行總監的辦公室的方向走去,讓你們產生這樣一種錯覺:她要進入那間辦公室。事實上,她並沒有進入那間辦公室。在快到辦公室房門的時候,她就迅速地走到一邊去,退出了你們的視線範圍。”“那時候我和C女都在全神貫注地望著她那向前移動的背影,如果她突然走到一邊去,我們不可能沒注意到。”我一邊回憶著當時的情形,一邊分析道。“是的,你們的確在注視著她,可是她卻使用了一個小把戲,分散了你們的注意力。我剛才說,廖夢薇在A男身上安裝微型炸彈,並把炸彈引爆,是她消失於封密的辦公室的關鍵。現在你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了吧?”我搔了搔頭:“那些炸彈是……”“是為了分散你們的注意力,讓你們去注視A男的屍體,而廖夢薇就趁你們分心的一刹那,迅速地離開你們透過公司玻璃大門所能達到的視線範圍。”“啊?”我用兩手捂住了嘴巴,“竟、竟然是這樣?”V從口袋裏取出一個煙盒,在煙盒裏抽出兩顆糖,扔到嘴裏,接著慢條斯理地說道:“或許我從頭說起吧,這樣你比較容易理解。首先,廖夢薇由於某種原因,要殺A男。她想殺人以後逃過法律的製裁,所以選定了一個有殺害A男的動機的男子作為代罪羔羊。“那天晚上,廖夢薇先讓A男和那男子昏迷,把他們搬運到你們公司。接著,她用A男的手機給你和C女發短信,讓你們在晚上九點整來到公司大門,觀看她所策劃、實施的殺人劇的現場直播,並成為她的證人。她先給你發短信,說要召集部門主管回公司開會,接下來她給C女發短信的時候,突然記起C女並不是部門主管,隻是一個普通的文員,所以把短信內容改成是召集公司全體員工回來開會。事實上,她所以選你們兩個當證人,並不是因為你們是部門主管或是什麼的,而是因為你們兩人具有一種共同的特性:性格優柔寡斷,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動搖自己的想法。“至於B男,廖夢薇當然不用發短信通知他,因為他是廖夢薇的共犯。如果當時你查看B男的手機,就會發現他根本沒有收到由執行總監A男的手機所發出來的短信,這也是他是廖夢薇的共犯的證據。當然,即使是時隔幾天後的現在,我們仍然可以到移動或聯通的數據庫調出數據,證明以上推理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