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一定成就並博得老板賞識和信任的甲先生沒過多久就趾高氣揚起來,其道德品行上的缺陷逐漸顯山露水。為了取得更大的成績,得到老板更多的賞識,他挑撥離間,無事生非,散布小道消息,使得銷售部經理手下的幾位銷售人員互相拆台,經常吵架鬧情緒,怨聲載道,就這樣把銷售部經理以管理不利為由給擠對跑了。同時,還在老板麵前說阿諛逢迎的好話,討老板歡心。他還經過長期的觀察,潛心研究出了一套看老板臉色行事的本領,把老板哄得團團轉,最後終於如願以償地坐上了銷售部經理的位置。
甲先生在執掌部門大權後更是甚囂塵上,憑著自己的威風對手下人員頤指氣使,少有人不服,就以訓斥的口吻示人:“我是你們的衣食父母,沒有我的業務訂單,你們統統回去喝西北風去。”
如此充滿囂張、怒目的管人態度引起了不少老員工的反感,他們因為難以忍受這種惡劣的工作環境不得不選擇離開,新招聘的年輕人也忍受不了他頤指氣使的樣子紛紛跳槽而去,由此造成公司大量人才流失,銷售業績連月下滑,公司效益一度陷入困境。最後,老板終於看穿了他的不良品行,將他辭退。
同時被招聘來的乙先生雖然在業務能力上比甲先生遜色些,但是工作兢兢業業,上進心強,從不爭名利,還不玩弄小伎倆,不僅如此,他還樂於助人,同事之間,不管誰遇到困難,他都會毫不吝嗇地伸出援助之手,從而在同事中獲得了很好的人緣,人們都願意跟他交往。
經過三個月的試用期,他的業務能力得到很大提升,雖然銷售業績仍在甲先生之下,但是他卻以德才兼備贏得了公司領導層更多的好評,甲先生被辭退後,公司老板很快將他安排在了銷售部經理的位置,老板說:“無論一個人能力大小,道德品行對做人做事才是最重要的。”從此,銷售部門在乙先生的帶領下,所有成員齊心協力,使得業績不斷攀升,公司經濟效益得以扭轉。
【事典啟悟】
有人將人才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有德有才之人,這是國家的棟梁,應加以重用;第二類是有德無才之人,他們不會危害社會,可以小用或不用;第三類是無德又無才之人,他們不會對社會構成多大危害,可以不管他們;第四類是有才無德之人,此類人既想幹壞事又具有幹壞事的能力,由於手段高明,幹了壞事也不容易被人發現,對社會的危害極大,應引起高度警惕。
具體到一個企業,有才無德之類,本質壞,猶如傳染病,不僅會自己爛掉,而且會使周圍的人也爛掉。具體表現在:動搖組織、惹是生非,給組織和團隊造成不和,破壞良好的團隊精神,影響組織目標實現。
因此,與才智相比無論是古人還是現代人都更加看重人才的品性,《菜根譚》中說:“德者,事業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棟宇堅久者。”可見,古人是把做人必須修身立德當成了成功的基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來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任用道德不健全的人如同修建高樓大廈事先不打牢地基一樣,肯定不會穩固。
而那些已取得驕人成績、做出一番事業的人在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既沒有金錢,也沒有學曆,更沒有什麼特殊的家世背景,但卻能夠在社會上順利打開局麵,並且人氣越來越旺,事業步步走高,在很大程度上,憑借的是自身的道德功夫,這就是一個人的品德比其才智更重要的原因所在。
5成也智計,敗也智計
【原文】
謀人者成於智,亦喪於智也。
【譯文】
隻知謀劃的人成功在其智計上,也會失敗在其智計上。
【釋義】
為什麼曆史上許多智商很高的大臣良將最終會受到迫害?為什麼有些人在對外戰爭中百戰百勝,可謂智勇雙全,但在朝廷內部卻經常敗北,總是發生政治悲劇?原因之一就在於,這些人都把心思放在做事上,自恃聰明,又愛賣弄,卻忽略了身邊的矛盾,愚蠢得不知如何保護自己,結果,不可避免地走上了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