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的遷徙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裏。”一曲燕子歌唱出了大自然的魅力。年複一年,春來燕至,秋去雁歸,使人感到光陰的匆匆流逝。鳥類學家如今查明,全世界約有4000 種的鳥類要遷飛,每年遷飛的鳥類不少於100 億隻。
鳥類為什麼要遷飛呢?大多數學者認為,這是為了求得最適宜的生存環境。鳥類學家發現,氣溫變化,是引起鳥類遷飛的主要原因。以生活在瑞典的普通雨燕為例,即使在繁殖季節,如果氣候反常地變冷,它們也會向南遷移。日照長短的周期性變化也是引起遷飛的一個重要原因。科學家在冬天用增加光照時間已成功地誘發鳥類的遷飛行為。相反,如果在白天一直保持長日照,就會使柳鶯這種有遷飛行為的小鳥三個月內晚上不得安寧。再如,北極的夏天日照很長,無脊椎動物的數量在短期內增長得很快,這對於涉禽和其他鳥類的繁殖極為有利。但一到冬天,它們就再也不能呆在北極,必須進行中、遠距離的遷飛。
人們還考察了沙燕的情況,沙燕在歐洲繁殖後代,那兒競爭者和食肉動物都較少,食物比較豐富。但冬天一來,日照縮短的影響就迫使它們遷飛到非洲越冬。一位科學家曾粗略估計,每年秋天飛往非洲的沙燕竟達3 億7 千多萬隻!鳥類為了覓食、繁殖、避開敵人和不良氣候,不惜消耗大量體力作長距離遷飛。在作遷飛準備工作時,鳥類的食量大增,比正常食量增加40%,以便在體內貯藏起大量脂肪。某些雀形目小鳥,脂肪的重量可超過體重的50%;而一隻體重為100克的小鳥,體內隻要有30克脂肪,就能夠保證它飛行1630公裏路程,這距離足以橫越西撒哈拉大沙漠。
科學家目前正從遺傳進化、生態學和地質史等角度進一步探索鳥類遷飛的規律,以便獲得更深刻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