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友情

動物之間有友情嗎?生物學家和生態學家對一些動物進行了觀察和研究,結果表明,它們確實有“互助友愛”、“扶危救難”的行為。科學家們把動物的這種行為稱為“利他主義”。

為了確保交通安全,世界各國都嚴格規定:來往行人和車輛各行其道。令人奇怪的是,在黃蜂的小天地裏,竟然也有類似的“規定”。有人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將一個盒子罩在黃蜂巢的外麵,盒子的一麵是用玻璃做成的,便於人們觀察黃蜂的行動。不多久,實驗者就發現,黃蜂們雖然進進出出,活動頻繁,但秩序井然,從未發生過衝突和騷亂,它們都嚴格“遵守交通規則”,一律靠左行。實驗者把盒子裏的通道縮小,隻允許兩隻空身的黃蜂往返通過。這樣一來,黃蜂們也許會互相碰撞、亂成一團了吧。可是,這種混亂局麵始終沒有出現。原來,那些空身出巢的黃蜂,把通道主動讓給了口叼食物、滿載而歸的黃蜂。它們爬到通道的豎壁上,這時,雙行道成了單行道。

螞蟻王國也有“助人為樂”的好傳統。饑腸轆轆的螞蟻,可以向吃飽了的螞蟻“求援”,要求施舍。通常,“飽漢們”都會“慷慨解囊”,吐出一滴透明的液汁。如果對餓蟻的請求置若罔聞,那麼這個“小氣鬼”就會受到蟻群的嚴厲懲罰。

怎樣來解釋動物的這些行為呢?有的科學家認為,動物的互助精神或利他主義,可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在漫長的進化曆程中,一種動物如果沒有互助精神,它們就很難生存和發展下去。英國動物學家和行為生態學家們則從遺傳學的角度解釋動物的這些行為。他們認為,動物的行為都是由生物的遺傳物質——基因控製的:基因是主要的策略製定者,腦子隻不過是個執行者而已。近親多半有著同樣的基因,同一種群動物的基因也較為接近,這就是動物群中利他行為普遍存在的原因所在。

看來,要完全揭開動物“友情”之謎,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