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縣正月十五的大街上已經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生麵孔,那些全國各地的商人麵對青幫這個巨大的財源,怎麼能不心動?那些知覺敏銳的商人已經提前三天來到錢塘想要打聽一下青幫究竟要搞什麼名堂。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兵家民言在商界也同樣適用,擁有敏銳嗅覺的商人提前的來到錢塘想要在錢塘的民間嗅出什麼味道來,企圖在拍賣會上使自己得到最大的利益。但是這些無非都是徒勞的,李塵早就已經向參與這次拍賣會的人員嚴守拍賣秘密,禁止泄露任何有關拍賣會的流程細節等方麵的問題。但是這些狡猾的商人用自己的辦法套出一些機密,也是不是不可能的。
在清朝最活躍的商人也是本屆拍賣會來的最多最早的商人恐怕就是微商了,這也許和地理環境是有一定聯係的,而且微商對於河上運輸的需求量也是最大的,這次有浙商邀請的拍賣會最感興趣的也許就是微商了。徽州人外出貿易的傳統根深蒂固:“其俗,男子受室後,尊者即督令行賈,無贏折皆不得速歸,久者數十年,近亦逾紀。”故“起家至陶猗者不可指屈”。其經營的種類很多。明朝時期的江浙倭患恐怕要和微商脫不了關係,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海上貿易的背禁止,河上運輸的局限性,因此這次拍賣會對於微商來說至關重要。
這次拍賣會吸引的人群除了微商,其次便是晉商。康熙二十八年,玄燁南巡途中的上諭指出:“夙聞東南巨商大賈,號稱輻輳,今朕行曆吳越州郡,察其市肆,貿遷多係晉省之人。”然而晉商的活動地區也並不限於吳越。晉商的生意不僅不局限於吳越,更是遍及全國,尤其請乾隆時期的晉商可以說已經控製了北方大部分的商業命脈,晉商的貿易範圍向南擴大是曆史必然的趨勢,而這次青幫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嗅覺敏銳的晉商又怎麼會嗅不到?清朝雍正五年)清政府和俄國政府確定把庫倫(烏蘭巴托)附近之恰克圖作為雙方商人的貿易點。自此,恰克圖貿易日益繁盛。清朝從恰克圖輸往俄國的商品是以茶葉為大宗,其業務皆為晉幫商人所壟斷。由此為基礎,到了乾隆四十八年,晉商對於茶葉的需求量也開始增大,尤其是位於南方的優質茶葉,而想要得到南方的優質茶葉水運是必不可少的。晉商看起來做的生意十分友善,但是實則不然,晉商這些人總是無利不起早,還記得清朝入關時期的打開整個大明城門的三百門‘紅衣大炮‘嗎?不用懷疑那就是晉商交易給八旗子弟的。
再次是陝商。“陝地繁華,以三原、涇陽為第一,其人多服賈吳中”。陝商在江浙地區經營棉布業,曆史悠久,規模並不亞於晉商。此外,陝西鄰近四川,當時蜀中移民,首推湖廣,陝西次之,因而陝商在四川頗有勢力。清代前期,四川井鹽發展較快,但“川省各廠井灶,秦人十居七八,蜀人十居二三”。自流井的錢莊業肇始於雍乾之際,大半為陝商操縱,著名的西秦會館,亦為陝商集資修建,捐銀商號多達百餘家。他們既投資鹽井鑽鑿,又從事井鹽販運,兩者皆獲利甚豐。鹽業販運對於河運的要求是如何的嚴格想必大家也都知道,要是有了青幫這個官方的運輸團隊來運輸私鹽?你可以想象其中的利益有多大嗎?
除了大清三大商幫之外江蘇的洞庭商人,浙江的寧波商人,還有一些私營的大戶業主,杭州汪氏,世代經營鹽業和典當業,號稱汪百萬,同時藏書甚富,聞名浙西,四庫進呈本中,有不少即為汪氏振綺堂所獻。另有程晉芳、江鶴亭、馬曰璐等等,也一麵經商,一麵附庸風雅,廣泛結交文壇名流。工於算計的商人,“一縷一絲,一粒一粟,弗敢輕費。其有以緩急告,雖義不可已,亦忍而弗之割。其居貨也,讎過其值,猶不以為慊也。其道務求贏餘,而俯拾仰取,低昂盈縮,皆有術數,而忠信之說用之於貨殖,則以為立窮”等等商人對於此次青幫河運的關注度可以說都是空前絕後的,不少商家名人到時候肯定也是要暗藏錢塘背後指揮拍賣的進行。可以說這次在錢塘的拍賣會,在不久之後肯定是要響徹整個大清朝的。
李塵雖然不知道這些錢塘縣新來的麵孔在整個清朝帶來的是什麼樣的一股旋風,但是他卻知道錢塘縣的元宵節恐怕是要因為自己無意提及的這次拍賣會而不平靜咯。
愛上一個人就用心去給他幸福吧?她需要什麼,自己就盡全力的給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