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 錢塘縣
李塵現在走在錢塘縣的接到上,錢塘縣城隍廟也算是一個極好的去處,整個城隍廟的一條街全部裝扮的燈會通明各種各樣的花燈不勝枚舉,各色的花燈琳琅滿目,整個城隍廟簡直成了燈的世界燈的海洋。
元宵節,有了花燈,猜燈謎自然也是一件不小的趣味,“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我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文娛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各家各戶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
《武林舊事》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富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元宵佳節,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戲雜陳。詩謎書於燈,映於燭,列於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好謎者更組織有謎社。謎社在清代亦極為流行。在乾隆年間有竹西後社、射虎社,萍社等燈謎組織;其間謎手雲集,每以茶館酒肆,或在自家私宅作為燈謎活動場所。或研究探討;或張燈懸謎,招引猜射,娛樂民眾。謎燈有四麵,三麵貼題簽,一麵貼壁,此燈又名彈壁燈。猜中者揭簽,獲小禮品留念。清家震濤有《打燈謎》詩雲:“一燈如豆掛門旁,草野能隨藝苑忙。欲問還疑終繾綣,有何名利費思量。”等等這類事件數不勝數。
往年的錢塘城隍廟前也會舉行類似的猜燈謎比賽,今年亦如往年,猜燈謎比賽照常進行,可是李塵卻失去了爭搶好勝的心思,這也與李塵一貫的作風相同,凡是與自己不相幹的東西絕對不會去參與。今天的猜燈謎比賽李塵能在這裏看已經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了。而且今天的李塵還是特意的擺脫了法憲自己一個人悄悄的溜出來的,明天的李塵就要重新回到禪源寺清修,但是在此期間李塵心裏還是有一件事情那放下——那就是關於那個第一給他梳理鞭子的女孩——小晴。
看了許久李塵已經大致明白了猜燈謎比賽的流程,本次比賽共分為預選賽,預選賽一共進行四次,每次選出12名成績優異這進入複賽,48人在平均分成4組選出每組選出前三名,進入複賽第二輪,總計12人,這幾輪是從掛在城隍廟的花燈選出謎麵,才對者進入下一輪,猜錯者淘汰,沒人隻有一次機會,錯了即退場。之後選出的12人才到了真正的決賽時刻,12人隨即分為六組,兩人之間互相出題,決出6人,6人再分三組,決出3人進入決賽,決賽時刻有排定順序,依次出題,猜不到者或才錯者退出,剩下兩人再進行決賽。
李塵這時看著台上,猜燈謎現在已經是第四輪了,這次的謎麵倒是頗有難度,隻見那人打開 紙條上邊寫的乃是;“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這個謎底可是難煞了所有人,李塵也在閉木靜思這樣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李塵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等到了拿起謎麵的人又道;“既然大家都難以猜出來,那麼我現在可以提示一下大家,這個與謎底相關的是以曆史事件,不知哪位公子已經有了答案。”
聽了謎麵竟然和曆史事件有關李塵現在已經有了眉目,眉頭也不像先前那般緊鎖,想看著這裏在場的眾位,到底誰可以猜到這個及其難得謎底。
“公子?是你嗎?”就在李塵遐思的這個時候突然一聲熟悉的聲音身後傳來,李塵回過頭便見和他說話的乃是一個相貌清秀的男子,皮膚較常人要白,鼻梁比他人也為高,李塵不由的望出了神他自己實在是不知道自己還認識這樣一個男子啊?
“公子才三個月沒見你就不認的我了?”那人調皮的道。
李塵回過頭來仔細的在自己腦海中篩選這想從自己三個月前的記憶中篩選出來是否認識這樣的一號人物,在仔細觀察下去,眼前此人雖然穿的厚實,但是耳朵上邊卻是難以遮擋,隻見他的耳垂隻見還有一個小洞,這要是現代也許分辨不出來什麼,但是在大清朝這卻是男女的一個及其重要的分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