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九年 杭州行宮
古詩雲;‘煙花三月下揚州’這裏且不說揚州如何但看杭州,乾隆四十九年乾隆第六次巡幸江南入駐杭州行宮已經成了江南人士不得不提及的問題。但是與此同時在江南地區還有一件更為驚天動地的大事在吸引著江浙百姓的注意力。
長路漫漫,杭州城外的官道上,楊柳依依,清風彌漫,藍天白雲之下青樹翠蔓,搖曳多姿,綠的小草,盛開的花朵,在杭州城外又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三月踏春之行,在這繁華的杭州城自然已經不是那些傳統的士大夫所擁有的特權,富裕的杭州城老百姓傴僂提攜,三三兩兩的漫步在杭州的官道上,杭州城外近處的行人、遠處的花朵、臨近的話語聲,高出的鳥鳴聲,地處小草伸懶腰的‘吱吱’聲混雜在一副春機盎然的陽春三月踏春行圖裏,杭州之繁華由此可見一斑。
“娘,你怎麼了...”一陣孩童撕心裂肺的叫喊聲打破了杭州城外官道上的和諧氛圍,不少遊人被這尖銳的叫喊聲驚醒,轉目望去。一個衣衫襤褸的中年婦女身體無力的趴在地上,遠遠的望去那個婦女是美是醜,是好是壞難以定論,不過看著一陣寒酸的打扮配上身邊衣衫不整的發出尖銳叫聲的小女孩,一下子便吸引起眾人的注意,看到這一幕的行人,不少的擠上前去一陣關切,當然還有那些愛惜潔淨的人不願上前幫忙,隻是冷眼相看。
“小孩?你娘親怎麼了?”一個年級略大的老婦人看到這種情況,仿佛一下子年輕了起來,奔跑速度比起中年時也好像略有增加,搶先那些年輕的壯漢及女子一步率先來到這對母女身邊。
那個女孩年級路略莫四五歲,眼神之中還泛著紅瑞,抬頭看了一眼老婦人又低頭搖著母親的身體,不住的抽泣,嘴裏還不住的喊著‘娘親。’
老婦人同情的看著眼前的一對母女緩緩的走上前躺下身來仔細的檢查著躺在地上的中年少夫人已經奄奄一息的身體,這個時候那些看熱鬧的行人也上前來,便聽一人道;“這少夫人想必是餓的緊了,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朗朗乾坤之下竟然會出現如此荒唐之事。”
“話可不能這樣說,朗朗乾坤之下怎麼就不能出現這樣的事情,想起前年的時候,鎮江決口,數萬流民湧入杭州城的時候,所過之處,片草不生,所有能被吃的東西,老樹,嫩草都被洗劫一空,那種鏡框才令人膽顫心驚,這才一個有什麼好奇怪的?”又有人發出不滿的聲音道。
“話是不錯,遇到那種情況的不是幾年才能遇見一次嗎?而且每一次都是成千上萬的流民,可是這次呢?才一個…以我所見,這定是那個縣衙的百姓遇到了冤案,來府衙伸冤來了。”還不待救醒眼前的少婦,圍觀的人群已經開始討論眼前此人出自何處了。
“各位,我看也不用瞎猜,這光景誰不遇到個難處?我們還是先把人救醒,到時候自然明白她到底出了什麼事情,我這裏還有出門的時候老婆子給我的一點幹糧,先將就的讓人吃點才是。”
“何翁說的是…我們還是先救醒此人再說吧!”又有一人出來附和剛才的老者道,於是眾人才匆匆上前有人出食物有人出水,在幾十雙手的共同努力下,知道過了一刻鍾那少婦人才緩緩的睜開眼睛,掙紮的身體坐了起來看著眼前的眾位,過的片刻,隻見這少婦人不但沒有絲毫的感謝之語,猛然間的推開眾人起身言辭急切的大聲喊道;“長生…長生。”一邊喊還一邊推開眾人,向人群外跑去。
那婦人叫的長生正是剛才那個趴在她身邊竭力呼叫‘媽媽’的小女孩,眾人當時隻為了就這少婦,便不知不覺間把小女孩推出了人群外,那長生雖說年級尚幼,但內心卻是極為懂事,知道這些好心的叔叔阿姨大爺大媽們正在救治母親,雖然被推出人群外,卻是安靜了不少,小小的腦袋瓜裏也不知道究竟在想些什麼事情,愣生生的沉默一刻鍾,這些突然聽到母親的聲音,內心的悲酸一下湧上心頭,竟有哇哇的哭出聲來,嘴裏也還不斷的喊著娘親,這一出生,那剛剛清醒過來的少婦,一下子找到了方向,急速奔來跪倒在女兒的身邊一把抱住女兒,母女兩人絲毫顧忌不得剛才的救命恩人,痛哭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