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剛學的禮儀,到皇帝恩賞,麵聖是要上謝表的,這當然難不住他們,便由狀元李塵代表新科進士上表謝恩。無非是用華麗麗的辭表達皇帝的感激之情,然後表表決心,如此而已。 謝完了皇帝,再謝師,去孔廟行釋菜禮,用為蓸、菁為、棗栗為果。以謝至聖先師,通俗講,就是給孔夫子“放下點菜”表示一下感謝。 這套禮節極為複雜,因為孔廟裏不隻有孔夫子,有配享的四聖十二哲,以及在東西內的六十二位先儒,所以除了跪“至聖孔子”的神位之外,還要依次跪“複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子”以及老朱出去又請回來的“亞聖孟子”。還要把東西十二哲六十二儒的神位拜一遍,禮節各不相同,順序更不能錯,要不是王清任的醒酒湯效果好,李塵肯定是要搞混了的。 拜祭完孔廟,終於到了最後一步,立進士題名碑,也就是工部給弄一個石碑,刻上本科所有人的名字在國子監的碑林裏立起來,供後世瞻仰,這也是絕大多數進士青史留名的機會。 所以盡管已經累,但大家的精神都抖起興衝衝來到孔廟隔壁的國子監,在一排排的題名碑的盡頭,找到了屬於他們的一塊。 這白色大石的題名碑連帶基座足有一丈高,飾以卷雲紋的碑首上,刻著體大字“賜士題名記”六個大字,正麵分兩部分內容,上部為皇帝表示,申明廷開科取士動機目的,伴隨一係列溢美之詞。正是阿桂當日傳臚時所讀下部則為本科四百進士名錄,每一位進士的姓名籍貫,都按名次整齊的刻於,密密麻麻,大都近視的進士們眼神不好,圍在碑前找自己的名字,臉幾乎要貼上去。 李塵幾個不這個熱鬧陳秋水突然笑道:“這邊上一個蒙著黃的是什麼?”“這個的請狀元郎親手開看。”一陣響亮的笑聲中,新任工部尚書金簡出在眾人麵前。 眾進士趕緊施禮道:“部堂大人” 金簡嗬嗬笑道:諸位朋友免禮。吉已到快快為你們的題名碑基吧。”眾人便一人一掀土。將題名碑的基座象征性埋起來,一切做,。金簡又親切的對李塵道:“狀元公請和本官一起。揭開這個碑吧。” 李塵不敢托大道:“敬如從命。”便與金簡兩人一手揪住那黃布一角,在喧天的炮聲中,一起扯下那幕布,露出裏麵的真麵目。 隻見一塊樣式與題名碑完全相同,材料卻是漢白玉的大碑上麵是兩行瘦金楷書大字:“國朝二百載文運風雲壯。休`國六首無,朕狀元李。”。左下方落著“乾隆五十八年禦筆親題”。 詩有些直白,但更顯珍貴,因為誰都可以看出,這是乾隆帝親自所作,沒有經過大學士們潤色,皇帝親自為狀元題詩立碑。絕對是古今華夏所未有之典,這份殊榮真可謂“千載之隆遇”啊 “狀元郎,這可是我朝希曠之典啊。”眾人還沉浸在震驚之中,金簡先開口道賀道:“今往後,您就是我大清曆代讀書人的楷模了。” 一眾進士這才回過來,都過來向他道賀,李塵已經聽人說了“祥瑞”一事,是以不覺著受寵若驚,隻是麵上仍要誠惶誠恐道:“陛下隆恩。微臣何以敢當?就是把臣磨碾成麵。也難以報答陛下這天高的厚的恩遇啊…”一邊說著,熱淚早已奪眶而出,話說自從進京以來,他是演技激急漲,已經有從偶像派躍進到實力偶像派的趨勢了。 在兩塊碑前做作一番,算是徹底走完了中進士後的冗長儀式,然後便是三天後去吏部參加朝考,進行分配了。 這些天,始終圍繞在李塵的壓抑終於散去了。 各部官員潮水般散去,眾進士心裏都空落落的,然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新”光環已經消失,剩下的就是一群還沒有分配的普通進士,話說京中哪一個不是兩榜出身?自己還有什麼可驕傲的?便一個個夾起尾巴來,也不慶賀了,都準備回去好好休息一下,參加三日後的朝考,爭取考個好成績,能讓分配時的名稍高一點。 與諸位同年道別,李塵鑽進車廂道:“回去吧。”待馬車行起來...李塵抖一抖衣袖,隻見上邊寫道;“江南老友,特請狀元公,入府一敘。”下邊的落款赫然寫著阿桂的名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