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有本要奏。”隨著阿桂入列,大學士和珅當即出列。 “和愛卿有何本奏。”
.... ....
和珅奏本完全是內務府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乾隆皇帝一一準許,和珅奏本完必,接下裏便是王傑、福康安、董誥、之後便是各部尚書一一奏本,乾隆根據情況或自己裁定,或交由補議,整個早朝有序進行。時間不覺間便道了中午,一個上午的時間便在君臣一奏一答間流逝了。
眼見日近中午,乾隆年邁的身體漸感不止,於是示意一眼宋世傑,宋世傑見乾隆眼神過來,當即洪聲道;‘各位達人可還有本要奏。”
眾大臣見宋世傑說話,知曉這事皇上累了,該奏之事,已經完畢,眾位大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顧無言。
“既然眾位大臣無本奏...”
“啟稟皇上,臣有件私事,還請皇上恩準。”不等宋世傑話說完,阿桂便出列道。
“哦?阿愛卿有何私事?”早朝到了現在的一幕,這邊完全是在乾隆的計劃之內了。
“啟稟皇上,微臣近端時間略感年紀越來越大,身體情況漸感不支,膝下兩子,累在外,無所依,臣懇請皇上為老奴做主,言請新科狀元李塵為臣義子,照料老夫後半生。”阿桂一席話,滿堂議論紛起。
“李塵可在?”乾隆值得加大聲音道。
“回皇上,李塵候宣。”阿桂恭生道。
“宣。”
“宣李塵覲見。”宋世傑拖著他那長長的聲音道。
李塵殿外等候已經二個時辰,一直聽著殿內議論國家大事,聽到皇上宣,李塵連忙整理衣袖,在眾大臣聚焦的目光之下,緩緩走進殿內。
“新科狀元李塵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李塵跪拜山呼萬歲。
“平身。”
“謝皇上。”在滿朝文武的注釋之下,李塵這才起身,站立於大殿中央,但是卻始終不敢抬頭直視乾隆。
“阿愛卿所言,你可聽到。”
“李塵聽到。”
“你可願意做阿桂的義子啊?”乾隆問道。
“李塵願意。”
“好,淳穎何在?”
“回皇上,淳穎在。”
“給漢人抬旗,自古可有慣例?”乾隆問道。
“這個...沒有,自古以來,凡是有重大功績的先入漢軍八旗已成慣例,自聖祖以來並沒有給漢人直接抬旗的。”
淳穎,乾隆四十三年正月襲睿親王,而後擔任過宗人府宗令,正黃旗漢軍都統、鑲紅旗滿洲都統、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總理正紅旗覺羅學、理藩院事務,授禦前大臣。
“哦?難道朕的的六首難道沒有抬旗資格嗎?”乾隆問道。
“啟稟皇上,法無定法,例無常規,若是得皇上恩允的話,抬旗還是可以的。”淳穎道。
“裕豐,正白旗可是你在掌管?”乾隆道。
“回皇上,正是微臣。”裕豐,修齡長子。乾隆五十二年襲豫親王
“你看?將六首狀元納入正白旗可托?”
“微臣看可行。”裕豐年紀和李塵相仿,自從李塵得了六首,裕豐對李塵便仰慕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