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一行腳夫,見來了一群白皮膚,黃頭發,藍眼睛的人,紛紛圍上前來,但誰乃,兩行綠營手持長槍,筆直的站在眾人和英使之間,腳夫隻有圍觀的份,卻沒有上前觀賞的份,而那些的綠營呢?也是第一次見到這樣奇形怪狀的人,一邊值班的同時,頭還忍不住的向後觀看。
馬嘎爾尼見眾人觀看,絲毫沒有不好意思,想他們一行,沿路以來所見這樣的人也不少,半年來遇到無數次被圍觀的情景,示意不以為然。
幾人寒暄完畢,梁肯堂這才對馬嘎爾尼道:“英使遠道而來,我特封吾皇聖諭迎接欽使,以表東道主之意。”
梁肯堂說罷,旁邊的喬治在馬嘎爾尼耳邊嘀咕一陣;馬嘎爾尼才道;“英國特使馬嘎爾尼封西方大英帝國國王之命,恭賀東方大清帝國乾隆陛下八十三大壽。”
李塵聽了馬嘎爾尼的話,雖說聽得不甚清晰但是翻譯還是沒問題,便把馬嘎爾尼的話,原封不動的轉告給梁肯堂。
“如此甚好,我看原來之客,舟車勞頓,明天我再為幾位接風洗塵,今天還請各位好好休整一番。梁某明天再來拜會英使如何?”
喬治翻譯,馬嘎爾尼道;“鄙人謝梁大人。”
於是梁肯堂也不多說,李塵道;“公子?梁某還有要事處理,還請公子帶本官接待。”
“梁大人客氣,梁大人有言,李塵自當遵守。”李塵道。
這時梁肯堂對著英使略一抱拳,這才上轎而去,梁肯堂身邊小校這便高聲喊道;“直隸總督梁大人,回府。”
“卑職(小民)恭送梁大人。”眾人梁莽拜倒在地,馬嘎爾尼以及喬治,李塵三人目送梁大人離開。
等著梁大人離去,李塵這才用英語道;“在下李塵、封總督大人接待英國使者。”
“鄙人見過李大人。”馬嘎爾尼同樣回道。
“客氣,既然如此那我們走吧?英使遠道而來,累了,梁大人已經為眾位準備了下榻之所,請。”李塵道。
“還請李大人帶鄙人謝過梁大人。”馬嘎爾尼也道。
“這個自然。”李塵回道。
這樣兩人才算啟程,雖說李塵代為梁肯堂接見英使,但是具體的事宜,卻不用李塵操心,一切事物都有王文雄和喬人傑上心,李塵隻要陪著馬嘎爾尼就好。
李塵隨著馬格爾尼上了碼頭,向大沽口的酒樓走去,前行百餘步,前方一條小河,河上已經搭了小橋,橋麵甚寬,橋上用紅地毯鋪築,橋上兩邊有攔,築以雄獅,纏以紅錦,甚是豪華,據梁肯堂留下的小校介紹,這橋乃是專門為了迎接英國使者而特意搭建的,李塵點頭默然。向馬嘎爾尼介紹起這座橋來,聽說這座橋乃是為英使專門建造的,馬嘎爾尼露出吃驚的表情道;“如此忒過奢華了吧?”
李塵道;“這是我大清有史以來的傳統。”
“可是為了迎接我便讓大清皇帝陛下,花費如此之巨,似乎有所不妥吧?李大人剛才難道沒有看到嗎?那些個腳夫現在還衣不遮體呢?馬嘎爾尼受之有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