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之間馬上便有到了一年一度的八月十五,按照道理來說每年的這個時候,不論王公大臣還是後宮妃嬪都是要上表想乾隆皇帝賀喜的,雖說現在乾隆皇上不在京城,然而這樣的流程確實不能少,隻不過大臣的奏章要統一交由禮部一同呈給皇上,而後宮妃嬪已經王公的奏章有內務府代為呈現,統一要求在正月十四這一天交起,等得十五這天再有兵士統一的運往盛德,到了正月十五晚間的時候,奏章基本上邊集齊在乾隆的案桌之上了。
又恰逢今年乃是乾隆皇帝八十三大壽,大清王朝得了曆史上唯一一個六首狀元李塵,這也正好撞上了各位大臣的筆尖上,而且更為令人意外的就是六首狀元又成了皇上的乘龍快婿,所以這今年的表九成以上都和李塵脫不了關係,那些官員大臣,王公妃嬪早就準備了一番歌功頌德之詞,就等著正月十四這天上表呢?
然而就在這一天,皇上派遣和珅協同睿親王淳穎調查李塵的消息更是不脛而走,整個京城又是陷入了一番議論之中,更為令人吃驚的就是,這樣的消息竟然是發表在已經斷絕了五天的京城報社之上,而且這次印刷的數量比起先前印刷的又是成倍的增多,價格也低了。
這樣一來額駙李塵被皇上調查的時間就這樣不脛而走,雖說民間議論紛紛,但是最鬱悶的還要數這些官員們,剛剛寫好的歌功頌德的文章有要重新寫的,那些沒有送往禮部的也就算了,這可難為了那些已經把表書送往禮部的官員了,這豈不是笑掉大牙嗎?想京城四品以上文武百官何止千數啊?除去那些沒有交的,那些交過的呢?由不得不前往禮部想要找回自己的奏章,然而禮部官員尤其是好說話的?且不說你拿回來之後有沒有時間再寫,單說從這幾百份奏表之中找到你的便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禮部的官員自然不想在給把東西翻出啦給你。
可是若是這樣一個兩個倒也罷了,架不住人多啊?等到中午時分聚集在禮部門前的人已經不再少數了,那些有關係托人脈的在難,好歹也算是把表給拿了出來,可是那些個沒有關係又沒有人脈的該怎麼辦呢?等唄...
於是禮部門前百餘位的官員都擠在禮部的門前等著禮部把奏表趕緊給拿回來呢?那些個禮部官員見了這種情況,都暗叫不好,想往日都著急這些個官員叫表的禮部官員們心裏有在埋怨,‘你說你們這些官員找什麼急呢?奏表交的這麼積極,皇上也看不到你個找什麼急呢?這下好了吧?為難了吧?’雖說心裏這麼想,但是可不敢有人說,要知道在禮部外邊等得可都是京城的紅頂子官員啊?其中任何一個又豈是他們得罪的起的?
禮部堂官不在,這到難為了這些侍郎們,這樣一下子變返回幾百份的奏章,要是讓皇上知道了?那還了得?然而前邊站的又是紅頂子們,這還真是讓人為難了。事情該怎麼辦任誰也每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