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十五,英使團抵達北京東郊通州碼頭,覲見問題首次出現,乾隆特派欽差關於英使覲見禮節的官員兵部員外郎徵瑞抵達通州碼頭在王文雄、喬人傑的陪同下會見馬嘎爾尼。
雙方見麵客套話不提,徵瑞滿洲正白旗人,年僅二十便被乾隆委派為欽差接見英使馬嘎爾尼,探花自然而然進行。徵瑞也算是滿洲人中博學多才數十人,他在介紹宮廷禮儀的時候‘精妙、靈活、巧妙’給馬嘎爾尼留下深刻的禮儀。盡管如此東西雙方的第一次文化碰撞還是在無形之中或有或無的展開了。
聽了徵瑞的介紹,馬嘎爾尼一直沉默不言,這個時候馬嘎爾尼不由的想起十幾天前,和李塵會麵時候,雙方所談及的禮節問題,但是若要馬嘎爾尼真的按照李塵所說的按照東方禮節參拜,馬嘎爾尼還心有不甘,畢竟現在的英國已經成為了當時世界上第一強國,海上力量更是強大的離譜。
徵瑞道;“不知使者大人關於覲見理解問題有還有沒有其他方麵的疑問?本官一定竭盡全力為使者大人解答。”
“金大人?就是不知我在覲見貴國皇帝陛下的時候難道真的要雙膝下跪嗎?”馬嘎爾尼現在最關心的就是這個問題了,在馬嘎爾尼看來,雙膝下跪乃是英皇的一種極為大的不尊重,畢竟自己在麵見英皇的時候最多便是鞠躬,再無非就是單膝下跪了。
而更為可笑的就是這馬嘎爾尼竟然把徵瑞呼喚為金大人,好在馬嘎爾尼用的乃是英文,徵瑞也隻認為是雙方的言語問題,並沒有過多的在意。
“這個本官也注意道貴使者的衣服也許雙膝行禮或有不便,但是這是我朝之規矩,麵見吾皇的時候必須雙膝行禮。又或者是貴使者在麵見吾皇陛下的時候可以把身上不方便的服飾除去,又或者是換上我大清的服飾,這樣的話也許會更方便一些。”
“可是我倒認為貴國皇帝會更樂意接受我鞠躬禮或屈膝禮,因為我向自己的君主行的正是這種利益。我這樣做的,就是將貴國皇帝和我我過皇帝同等對待,已視我兩國交好之意。”馬嘎爾尼道。
“使者大人錯了,貴國是貴國,要知道在我大清像我國皇帝行禮的方式乃是雙膝下跪,三跪九叩,而且這項禮儀在我大清也不可能被豁免。”徵瑞道,在徵瑞的言中國這些夷人還隻是未開化之人,禮儀有所欠缺自是必然,相比善加教導時能改回來的,這徵瑞哪裏想的到,這是東西兩方的文化衝突,是無法避免的一個問題。
馬嘎爾尼見徵瑞如此強硬,道;“也許我們的禮儀有所不同,盡管我願意以最大的熱忱去取悅中國皇帝,但是我的首要職責乃是取悅於我的君主,若果貴國的皇帝確實非常反對我奉行英國禮儀的話,我一到北京,就會給貴國皇帝送去我的書麵答複。”馬嘎爾尼道。
徵瑞聽馬嘎爾尼要給皇上上書,麵上甚是不悅道;“若是如此的話?我想貴使旅途勞頓的話,貴國君主一定非常盼望貴使的歸去?”
“可是我還沒有見到貴國皇帝陛下,我的使命還沒有完成,我必須要完成君主交給我的使命。”馬嘎爾尼話還沒有說完便見喬治在輕聲在馬嘎爾尼耳邊嘀咕幾句,馬嘎爾尼略一猶豫轉而道;“我來貴國的目的主要之在於想我的君主廟會乾隆陛下的無上榮光,和美德,帝國的權勢與壯觀,法律及道德組織的睿智,遠播西方的赫赫威名。委派豈能還沒有麵見貴國皇帝就這樣離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