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暗流湧動《上》(1 / 2)

“實在沒有想到,你們怡和行竟然和李塵還有關係,哈哈...這可真是令人意外啊?”潘文海笑笑道。

看出潘文海的嘲笑之意,伍秉鑒並不言語,看著已經漸漸黑透了的天空,伍秉鑒低聲道,‘還有十二個時辰了。’

“什麼還有十二個時辰?”潘文海看著伍秉鑒的樣子好奇的道。

“我是說,十二個時辰之後,李塵的決定也出來了啊?”伍秉鑒道。

“哦?按照伍兄的意思是要給李塵一天的考慮時間?”潘文海問道。

“是啊,李塵此人如此心智、如此見識、如此能力、如此地位若不是父親為了拉攏和珅,萬不會得罪李塵的。如今能不得罪盡量還是不得罪的好。”伍秉鑒道。

“若是李塵答應了呢?”潘文海的問道。

“答應了更好,說明李塵已經接受了我們拋出的橄欖枝,若是不接受,那我們就要按照我們的想法辦了,不過既然對手是李塵,那麼要做的準備必定要多做一手了,我明天便趕往京城,為李塵可能做得事情做進一步的準備,爭取此次定要讓英使空手而歸。”

“可是伍兄想過沒有?若是開了海禁,允許英國人在廣州做生意,那麼我們十三行的收入會不會翻一番呢?”潘文海終於說出了自己心中這個大膽的、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想法。

“嗬嗬?潘兄是在開玩笑嘛?開了海禁?十三行如何和英國人競爭?如何和晉商徽商競爭?到那個時候我們十三行獨有的海外貿易必將被打破,那個時候...”伍秉鑒想到,無論如何這海禁還是玩玩不能開的。

“既然如此那就按照伍兄的來吧,但是我潘文海還是想看看若若大清開了海禁究竟會是什麼樣子呢?”潘文海早年在於海外貿易中得了不少好處,在潘文海看來,若是開了海禁,他潘文海不會處於弱勢,多年的海外貿易,潘文海有自信在開了海禁之後再對外貿易之中取得絕對的控製地位。

但是為了十三行的貿易,此時潘文海不得不放棄這個大膽冒險的計劃。

見潘文海放棄終於放棄自己的想法,伍秉鑒終於鬆了一口氣,對於潘文海伍秉鑒還是有幾分的忌憚之心的,不為別的就為了在每次的海外貿易之中,潘家的仁和堂的信譽比起他們來說都要好上太多。

然而海禁的開不開,也並不是這些個商人說的算的,雖說他們可以用自己的金銀打通京城的那些關係,可是也有人並不原看到這種情況,晉商倒還好說,畢竟距離海外相隔千裏,觸手再長也達不到廣州,但是同俄羅斯的交易,他們便從中獲益不少,但是對於徽商來說,開海禁可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他麼夢寐以求的想要把自己的茶葉、鹽、棉(布)、糧食、典當、文具筆墨 等商品遠銷海外,並且一次擴寬自己的交易範圍,然而對外貿易的的方式,自從乾隆十八年以來便一直牢牢的掌控在廣州十三行的手中,令這些人百愁莫展。

徽商是聚集在徽州的商人總稱,徽州地處皖南崇山峻嶺之中,四麵群山環繞,層巒疊嶂,河流交叉,風景優美。長期以來它一直處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中,逐漸形成一個獨立的民俗單元,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俗和民情。

但是,這裏可耕土地非常少,素有“七山半水半分田,兩分道路和莊園”之稱。即使是耕地,也是土質非常差,“騂剛而不化”,不適於耕種。而且遇到雨水豐富的季節,山洪暴發,耕地就被淹沒,莊稼被洪水橫掃一空;而到雨水稀少的季節,耕地就會缺水幹涸而龜裂,隻要有十天不下雨,山民就要仰天而呼,求神祈禱下雨。耕地如此之少,但是到明清時期,這裏的人口卻迅速增加,大大地超過了有限耕地的承載力,造成了嚴重的地少人多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