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市長幫我提行李(1)(1 / 3)

人生處處都有機遇,即使是暫時失利,要相信前麵總會有一條屬於你自己的路,上帝讓你失敗的同時,也打開了一條通向成功的捷徑。

市長幫我提行李

剛到德國柏林時,我在靠火車站附近的小區租了一套房子,鄰居是一對中年夫妻。因為打算常住,來德國之前就讀了很多關於德國的介紹,說德國人刻板,不喜歡與人交往,我的心也暗自擔心起來,遠親不如近鄰,以後的生活該怎麼辦?

沒想到第一天搬行李時,這種說法就不攻自破。那一天,在樓梯口遇到了鄰居,他二話不說便幫我提。看著他累得滿頭是汗,我連忙給他倒水,遞毛巾。交談中,得知我是中國人時,他眼裏頓時放光,他說:“中國是個美麗的地方,我去過幾次,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又列舉了很多事例來說明中德來往的源遠流長。他的博古通今、才華橫溢,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有時我便想,他應該是個學者或者政府高官。但是很奇怪的是,並沒有看見有什麼人來拜訪他,他每次出去也都是坐公交車。這讓我十分詫異,我決定尾隨著,去查查他的底。一個周末,我正好在車上看到他,我悄悄地跟蹤著,直到看到他走進市政府的大樓裏,從門衛的嘴裏得知他就是三次來中國訪問的哈拉德·沃爾夫副市長時,我愣住了,心裏是又喜又愧,喜的是能和一個副市長做鄰居,愧的是怎麼能讓一個副市長給我提行李呢。

我決定登門道歉,晚上我提了幾瓶好酒,叩開了他家的門。沃爾夫非常熱情地招待了我,還問我生活有什麼需要他效勞的。當我說明來意,沃爾夫笑了,他說,能為大家服務,是他最大的榮幸,不必見外。他還堅持讓我把酒帶回去。

我心中泛起一股無奈,但隻好照辦。讓我感覺意外的是,這並沒有影響我們之間的友誼,晚上時,他會經常過來串門,談古論今,好不愜意。

有一次,沃爾夫神神秘秘地問我,想不想去做義工。對於他的倡議,我自然舉雙手讚成。換了一件舊衣服,我和他一起提了工具,就往外麵走。走了一裏路,發現前麵很多人在那裏忙碌著。沃爾夫告訴我,這裏的下水道堵住了。前麵修路,又堵車,等維修人員過來恐怕需要一段時間,正好他以前做過一段時間的下水道維修工,所以就想帶我過去,也算是給社會做點貢獻。

出乎意料的是,人群中有很多人知道他身份的,但是沒一個人過來拍馬屁,甚至還有人對他發號施令,幹這幹那的。

半個小時後,被堵的下水道終於得到了疏通,看著他汗流浹背的樣子,我忍不住問:“你這樣不累麼?”他笑著說:“是有點累,但我已經很開心了,因為至少,我又為大家做了一件實事。”

我心中頓時湧起一股巨大的感動與敬意,為哈拉德·沃爾夫那寬厚而細膩的社會責任感。

這種對社會的強烈責任感,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因為它蘊含在你所做的每一件小事上,對大家負責,同時也是對自己負責,也就是對一個團結和諧的社會負責。

我在露天學校當義工

一年前,我碩士剛剛畢業,就接到了表姐打來的電話。表姐在巴基斯坦當老師,她告訴我她附近有一個露天學校,急缺一名中文老師,她希望我能去。得知這是一個專門麵對窮人的學校時,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在姐姐的幫助下,我順利辦好了簽證。學校是在伊斯蘭堡的一個公園裏,大樹下麵就是教室。我趕過去時,老師們正在清掃“教室”裏的落葉,然後學生們被分成不同的班級,上不同的課程。

我所帶的班上有十個學生,第一天上午上課,我教了他們如何寫“中國”這個詞,雖然隻是兩個字,但學生們聽得尤為認真,校長阿尤布告訴我,雖然這些都是窮苦人家的孩子,但他們都很有誌氣,長大後去中國工作,那是他們共同的夢想,所以便想開一門漢語課。阿尤布還告訴我,他這所學校已經辦了二十五年了,學生們都希望他能一直辦下去。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我看到在“教室”兩旁的草地裏有一塊石頭“墓地”,阿尤布告訴我,那是希望他永遠不要離開的意思。

我的心中不由湧起一份感動。接下來,與學生共處的日子是溫馨而難忘的。因為是在露天上課,遇到雨雪天課程就會自動取消。有一次下雨,到上午十一點,雨就停了,學生們趕緊都跑了過來,雖然隻有一個小時就下課,但學生們都舍不得放棄這彌足珍貴的學習機會。

還是因為窮,很多人都買不起書,作為老師,我們就主動給部分貧困家庭學生購買書本和文具,一年下來,算算,都已經捐助過五十個學生了。又因為沒有工資,為了生計,我隻好晚上去兼職,即便是如此,我也從沒想過要放棄。

在每塊黑板的下麵,都有個小瓶,每一天都會有一束鮮花插在那裏,我甚至都不知道是誰采的,但是我很開心,阿尤布告訴我,在這個地方,鮮花是送給老師最好的禮物。

按照協定,我在這裏隻需要工作一年,國慶之前,阿尤布詢問我的決定,我告訴他,如果他願意,我希望能再留一年。我說:“這些窮人的孩子需要我,我也需要他們,因為他們給我帶來了快樂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