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抽屜(7)(1 / 3)

我在電視台參加了一個節目,那是幾家單位之間的角逐,其實也就是娛樂一類的,勝敗並無大礙。這時選拔進入緊張的環節——“借錢”:每個單位是一個小組,在五分鍾之內,每名小組成員撥通任意一個電話向對方借一萬元錢,並強調急需,馬上要取。“借錢”最多的小組勝出。

第一位是西裝革履的中年男子,幹練精明,他分別打電話給自己的妻子、父母和朋友,言簡意賅地說需要五千元錢急用,對方二話不說就同意了。

第二位是兩鬢斑白的老人。他第一個電話打給兒子,兒子問:“上次你被賣假金子的騙走兩千元,現在又要這麼大筆錢幹什麼?”父親訥訥無言,借錢未果。他又撥通了閨女的電話,同樣遭到質疑。麵對大家同情的目光,這位父親平心靜氣地說:“我的確被騙過,所以他們不放心拿錢給我。我一點兒不怪他們,我知道孩子們都很愛我,看看我的羊毛衫、羊絨外套,都是他們置辦的。”

第三位是剪短發的女生。她猶豫良久,才漲紅臉撥通了一個電話號碼:“是二姐嗎?我急需五千元錢,待會去你那裏拿好嗎?”那邊不問緣由:“姐馬上想法去籌。”女生臉更紅了,忽然急促地全盤托出:“姐,對不起,我是在電視台錄製節目呢。根本不需要錢,你別受累了!”

女生再也沒打第二個電話。最終他們這組得分最低,她成了罪魁禍首。她為難地解釋:“實在對不起各位,但是我不想對我二姐撒謊。我家境貧窮,如果沒有二姐含辛茹苦地掙錢供我讀書,我根本上不了大學……現在二姐也不寬裕,我不能為了自己的勝出,讓她焦心籌錢!”

從選拔結果來看,第一位是成功者,第二位是失敗者,第三位簡直是破壞者。可是,如果將“選拔”當成一道親情的測試題,寬容子女的父親、心疼二姐懂得感恩的妹妹,雖敗猶榮。

一切來源於你的苦痛,在父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

為歡樂掉眼淚的親人

文/李興海

大哥的磚廠終於還是在金融風暴中支離崩散。父親像得了一場大病,整日昏睡在床頭,茶飯不思。的確,幾十萬的巨債,不論對於哪個普通家庭裏說,都是一塊壓在胸口上的巨石。

父親雖常常教導我們,遭遇挫折要勇敢堅強,可每次與不幸狹路相逢,最先倒下的往往是父親。他已喪失了年輕時的鬥誌和傲氣。他比我們更加明白,每一分錢的來之不易。因此,工廠倒閉之後,他便一蹶不振,寢食難安。

債主像流水一般,嘩啦啦地淌進了家門。昔日風光無限的大哥,此刻成了杳無音訊的隱者。沒人知道他在哪裏,包括父親。於是,父親就整日忐忑,大哥是不是已被某位債主挾持?更或者,承受不了生活的壓力,秘密輕生?

父親不願想,也不敢想。他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節省氣力,安躺床上。大哥的電話成了父親的救命草。一向厭惡吵鬧的父親,現在無由地眷戀起嘈雜的電話鈴音來。為了方便接聽,他索性將電話遷到房內。

我見過父親接電話的模樣。一個鯉魚打挺從被窩裏翻出來,左手握著電話,深呼吸數次,才緩緩提起聽筒來。他對大哥,似乎永遠隻會重複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問題,兒啊,你在哪裏?你在哪裏?

他從來不會問大哥,兒啊,你的錢還差多少?對於父親來說,那些都太過於微不足道。他擔心的不是債務,而是大哥的安危。

大哥說要啟程回家的時候,父親對著聽筒流了許多眼淚。他吩咐我去街上買了許多小菜。而他自己,不但換洗得幹幹淨淨,還去巷口剪了個精神百倍發型。他穿著鋥亮的大皮鞋,在巷口的小賣部等大哥回來。

大哥並沒有如期回來。父親雖然有些沮喪,但依舊熱情不減。他時常獨自念叨,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實質,我知道父親已經做好了賣房的打算。最近這些天,他不但喜歡關注房價,還經常留意報紙上的求購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