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著力提高基層組織服務能力(1 / 1)

著力提高基層組織服務能力

權威觀點

作者:李秀領

編者按

增強群眾觀念 提高服務水平

社會發展的新形勢、群眾需求的新變化,要求基層組織的職能和定位由過去偏重管理轉到偏重服務、寓管理於服務之中。海南省從強化基層組織服務功能、加強陣地建設、提升幹部服務能力等方麵入手,探索建立服務型黨組織的長效機製,增強了基層組織的公信力和群眾的認同感。特別是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功能綜合化,降低了基層社會治理成本,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

近年來,海南省在大力推進國際旅遊島建設、努力實現科學發展和綠色崛起的過程中,把基層黨建作為大事來抓,探索建立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基層組織在優化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強化基層組織服務功能,為群眾既辦大事也辦小事。近年來,海南省利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創先爭優和“基層組織建設年”等集中性學習教育活動,引導基層組織正確處理履行職責與滿足群眾需求之間的關係、管理與服務的關係,自覺把聯係群眾、服務群眾作為核心任務和基本職責;引導基層幹部在落實好黨和國家大政策的同時,發揮接近群眾、了解群眾的特殊優勢,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解張家常、李家短和一家一戶群眾的三災八難、五勞七傷上,主動幫助困難家庭解決好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與此同時,各基層組織注意發動群眾對鄉村公共事務和自家事的自覺參與,弘揚自力更生精神和扶貧濟困優良傳統,促進黨群幹群關係的健康發展。

加強基層組織陣地建設,推進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功能綜合化。整合資源,將“兩委”辦公、黨員活動和黨員幹部遠程教育、審批事項申報、村民議事、調解、治安聯防、科技谘詢和信息服務、醫療衛生、計生服務、農家書屋、村(居)民文體活動等等,全部向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集中,有的場所還承擔了簡單的旅遊谘詢和遊客救助職能。同時,通過“兩委”幹部輪流坐班等方式,健全聯係服務群眾機製。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既是基層組織的辦公場所,又是便民服務中心。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功能的綜合化降低了基層社會治理成本、提高了資源利用率。

調動基層幹部積極性,提升基層組織服務能力。村(社區)幹部不是拿工資的公務員,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注意及時提高基層幹部的補貼,建立補貼的正常增長機製,使基層幹部在種好自己“一畝二分地”的同時,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群眾工作和公共事務、投在落實黨的任務上。各級財政不斷加大投入,為基層組織運轉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製度,各市縣、鄉鎮想方設法消滅集體經濟“空殼村”,使村級組織手裏有“活錢”,有為群眾辦事的能力和資源。我們還把“兩委”幹部納入幹部教育培訓體係,幫助基層幹部提高群眾工作能力和水平。

切實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提高基層組織公信力。基層幹部的貪腐,形式多種多樣、涉案金額有大有小,但因為都發生在群眾身邊,因而對黨群關係和黨的形象損害尤烈。對於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而言,幾百元、上千元就是大錢,而且基層的貪腐行為侵害的往往是群眾的“活命錢”,案值雖小影響壞,群眾反映大。近年來,我們重視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嚴厲查處克扣土地補償款、扶貧款、救災款、各種惠農補貼等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貪腐行為,清理社會保障中的各種“人情保”、關係保,積極推行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增強了基層組織的公信力和人民群眾對基層組織的認同感。(責任編輯:單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