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在中國數千年的曆史長河中以其獨特的魅力散發著迷人的光彩。有宋一代,經濟水平飛速發展,科技文化高度繁榮,思想教育上雖然時有程朱理學的束縛,但平民文化已然空前繁榮,市民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情趣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提升,遊走於歌樓酒肆的話本、小說等民間藝術張揚著一個時代的文化追求。整個社會呈現出一片生機四溢和活力無限的盛世繁榮,隨著當代史學界在曆史研究方麵的進步和史學觀的全麵發展,我們開始從一個全新而全麵的角度去考察這個熠熠閃光的時代。

生活在這一時期的人們既唱不出盛唐詩人“仰天大笑出門去”的放浪形骸,也自然沒有明清文人“風,雪,聒碎鄉心夢不成”的低語輕歎。這個特定的時代把他們還原成了真正的人,既褪去了唐代騷客的鉛華,又沒有沾染上後世文人的迂腐。他們距我們千年之遙,但又仿佛生活在我們身邊。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甚至是一顰一笑恍若就發生在我們身邊,讓人看來既有時間上的陌生處又不乏情趣的親近感。這大概也是這本書編寫的初衷吧。

“人世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曆史說到底還是人物史。因而我們特意截取了這個充滿了奇異光芒的時代的幾個“異樣的女子”,她們或柔情百轉,或慷慨悲歌,或力挽狂瀾,或救人水火。我們寫她們的用意大約也是力求通過她們一窺整個時代的麵貌罷了。

然而想要寫好這幾個女子卻並不是易事,中國的曆史從來都是男權史,女子隻不過是充斥在其間襯托男權的雄姿、威嚴的點綴而已,因而在史料搜集上殊為不易。饒是如此,在僅有的一點點資料的了解上,我們仍然被宋代女子身上散發的氣質所深深傾倒:國破家亡的花蕊夫人在強權麵前無所畏懼,富貴麵前猶念舊恩;兩宋之交的李清照半生窮苦,於丈夫恩愛有加,於文學癡迷不減;身處泥淖的李師師色藝俱全,塵世雖艱而能往來周旋;隨夫征戰的梁紅玉雖一介女流,但巾幗不讓須眉,衝鋒陷陣,事為人先;一生坎坷的朱淑真空有滿腹文采,奈何遇人不淑,婚姻不幸,一身才華付之一炬;遼國皇後蕭綽天資聰慧,叱吒風雲,以其政治軍事手腕使百姓免遭塗炭,生靈得以幸免;曆經三代的曹皇後掌舵乾坤,使搖搖欲墜的大宋朝在風雨飄搖之中毅然前行;赫赫戰名的佘太君既禦強敵,又申大義,鶴發猶戰,忠君為國;劉娥一生輾轉多變,從匠人之妻竟成一國之母,坊間有狸貓太子之說,令人不禁啞然;蘇軾的妾妓朝雲、琴操,才貌無雙,可惜世事無常,豔骨風流都付於一抔塵土,令人唏噓。在編寫的過程中,讀其史誌,每每情到深處,無處落筆,隻能棄筆喟然,感慨不已。

本書從約稿到稿成付梓,曆時幾近一年,一方麵當然與史料絕少、搜集不易有關,另一方麵天性慵懶,疏於動筆也是很大的因素,兼之寫作期間讀書深造,故往來輾轉,閑餘難尋。因而或有前後文風不一、難尋端倪之處,望讀者見諒。

本書能夠出版發行,除有自己筆耕之功外,幾位老友同窗傾其才思,熱心幫忙,其功實在難沒,沒有他們此書也不能得以成功付梓,在此特別感謝菲菲、劉凱、清鬆諸君,願此書之鉛印,能聊以慰藉你們夙夜往來周旋之力。

是為序!

王曉軒壬辰十月於河北大學坤輿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