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蘇氨酸改善豬飼料的氨基酸平衡(1 / 2)

使用蘇氨酸改善豬飼料的氨基酸平衡

當代動物科學已經證明,通過更加精確地平衡氨基酸的供給,飼料的粗蛋白水平可以合理地降低,而動物的生產性能不但不會受到損害,反而有可能得到改善。及時利用這些科技信息分析和比較中國的飼料,對於飼料企業和養殖業的長遠發展十分必要。

1中國的豬飼料賴氨酸水平偏低但粗蛋白水平偏高

味之素動物營養集團於1999-2001年度對全球21個國家379個具有代表性的豬飼料進行化驗分析,結果顯示,在氨基酸平衡方麵,全球主要養豬國家和地區之間存在明顯差異。表一列出中國、法國、德國和泰國的仔豬飼料平均的粗蛋白和賴氨酸水平。

從表一可以看出,飼料中第一限製性氨基酸賴氨酸的水平偏低,是中國豬飼料明顯區別於其他國家豬飼料的一個重要方麵。中國的豬飼料的賴氨酸水平低於法國(-17.4%)、德國(-8.3%)和泰國(-17.4%),但是粗蛋白水平卻高於法國(+3.2%)和德國(+5.2%)。這是中國的豬飼料過分強調粗蛋白水平的一個實例。

盡管中國豬飼料的粗蛋白水平低於泰國,但是由於泰國豬飼料的賴氨酸水平遠高於中國的豬飼料,因而,從賴氨酸和粗蛋白的理想比例(賴氨酸:粗蛋白接近6.5%)來考察配方的合理性的話,中國的豬飼料的品質是四個國家中最低的,它隻相當於泰國的88.5%,德國的88.1%和法國的82.2%。

飼料賴氨酸和粗蛋白比例偏離理想數值之大,揭示中國飼料企業在配方設計方麵存在一個普遍的問題,這就是過度重視粗蛋白水平而忽視氨基酸的平衡。這樣的配方實踐造成氨基酸平衡的失調,其結果必然造成大量的飼料蛋白亦即氨基酸資源的浪費。每出欄一頭豬,中國耗費的氨基酸比法國至少要多20%。

2中國豬飼料的氨基酸浪費更嚴重

表二列出這四個國家仔豬飼料中必需氨基酸和賴氨酸的比例,同時給出Chung和Baker(1992)發表的伊利諾伊大學的理想蛋白模型,以供對比。

與法國相比,中國仔豬飼料的所有必需氨基酸含量都有富餘(含硫氨基酸:+22.5%,蘇氨酸:+9.6%,色氨酸:+11%,異亮氨酸:+27.6%,纈氨酸:+27.9%,苯丙氨酸+酪氨酸:+30.3%,組氨酸:+34.3%,亮氨酸:+47.2%,精氨酸:+26.7%)。與德國相比,中國仔豬飼料的必需氨基酸富餘程度為含硫氨基酸:+9.1%,蘇氨酸:+6.3%,色氨酸:+5.3%,異亮氨酸:+23.3%,纈氨酸:+19.2%,苯丙氨酸+酪氨酸:+23.5%,組氨酸:+23.7%,亮氨酸:+36.8%,和精氨酸:+21.1%。而與泰國相比,除了色氨酸持平(+0%)和精氨酸下降(-6.4%)之外,中國仔豬飼料的必需氨基酸也都有過剩(含硫氨基酸:+9.1%,蘇氨酸:+3.0%,異亮氨酸:+8.8%,纈氨酸:+13.0%,苯丙氨酸+酪氨酸:+12.7%,組氨酸:+17.5%,和亮氨酸+27.9%)。

從表二可以看出,中國和泰國的仔豬飼料中的異亮氨酸水平都超過了理想蛋白的要求而有所富餘,而法國和德國豬飼料的異亮氨酸水平則剛好滿足理想蛋白模型。所有這四個國家的仔豬飼料,其纈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組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都大大高於理想蛋白的水平,造成了這幾種氨基酸的普遍浪費。

有趣的是含硫氨基酸與賴氨酸的比例,對於這一指標,法國,德國和泰國遵循的似乎是堪薩斯州立大學的理想蛋白模型(含硫氨基酸和賴氨酸的比例為55%),而中國的豬飼料遵循的似乎是伊利諾伊大學的理想蛋白模型(含硫氨基酸和賴氨酸的比例為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