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羞愧、怯懦、自卑心理
一、猶抱琵琶半遮麵:羞愧
無法和人交往的心理障礙/前後判若兩人的女孩/躲在校園角落裏的男生/自信的禿頭明星
說到妨礙一個人成功的種種原因,我們似乎都可以扳著指頭例舉出很多,像自卑啊、嫉妒啊、貪婪啊、怯懦啊、虛偽啊……其實,還有一種人性缺陷,也是阻礙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就是羞愧。
人作為社會的產物,他的本質是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人處在這個世界上,必須隨時隨地和別人打交道,進行各種形式的來往。人的成功,其實就是在各種各樣的交往中產生的。
可以說,除了文學、藝術、理論物理等等學科之外,其它領域的成功,都不能在孤獨中進行。而文學、藝術等等領域的藝術家、科學家,他們在進行這些學科的工作之前和之中,也需要有一個學習和交流的過程,也不純粹是單個人的行動。所以,幾乎可以說,所有的人,無論在哪個領域,他要取得成功,都必須學會和人打交道,都不能是獨自一個人像“獨行快”似的去奮鬥。
羞愧實際上是一種心理障礙,它表現出來的症狀就是: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過多地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至在人際交往中有舉步維堅之感。
有這樣的心理障礙,難免會在人際交往中失敗,失去很多本來可以利用的機會,也失去成功的機會。
不但如此,對於個人來說,這種心理病症如果不醫除,對自己的健康也十分不利。因為一個人如果懷著羞愧心理就難免自我封閉。而在自我封閉之中,他會越活越沒有活力,因為活力是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中產生的。當他的生命活力越來越少,他的生活就顯得非常壓抑、黑暗、死氣沉沉。這樣的話,他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像生活在墳墓裏一樣,太可怕了。
有一個女孩,在中學時代十分活潑可愛,喜歡唱歌,喜歡跳舞,更喜歡與人們交往,在班裏還是個文藝委員。那時候她有自信,因而學習成績也相當不錯。可以說,中學時代的她,是一個人人見人愛、生活在幸福陽光之中的女孩。
可是後來,在她進了大學以後不久,仿佛整個人都發生了突然的變化。一夜之間,她竟然變得木訥寡言、神情木然,並且再不喜歡與人交往了。當她的同學們、室友們找她去玩的時候,她總是找借口避開。久而久之,她成了一個孤僻的人。
她的同學們感到很奇怪,但怎麼也不知道原因。本來她已有一個男友,是同班的一個男生,但這時候,在她的堅持之下,兩人也分手了。
後來同學們又發現,她同別人不再往來了,而當不得不和別人交往時,她就表現得很是羞怯,說話的語句都不連貫了。
這是為什麼呢?
她的室友們堅持要弄清楚真實原因。她們就去找心理學老師。這位心理學老師認為她一定是受了什麼刺激。可是,到底受了什麼刺激,使得她突然從一個活潑可愛、喜好交際的人變成了一個沉默內向、害怕交際的人?
她們的心理學老師說,一個人,當他突然受到某種刺激的時候,他的心理的確有可能發生突變,一個本來活潑的人可能變得死氣沉沉,一個本來木訥的人也可能變得活潑異常。而一個本來活潑的人,突然變得死氣沉沉,一種最大的可能是,她有了心理上的巨大負荷。這種心理上的負荷,壓得她抬不起頭,使她痛苦,也使她自卑,更使她隨時隨地懷有一種羞愧之心。正是這種羞愧之心,使得她從此不敢再在社會上抬頭做人了。
到底是什麼刺激,使得一個活潑可愛的她,懷上了一種羞愧之心?
好久沒有答案。
在這期間,這個女孩由於她的羞愧心理,失去了很多的發展機會。本來她是學生會副主席,現在她的這個職務就辭去了;本來她還是校演講比賽一等獎獲得者,現在這個榮譽不再屬於她了;本來她還是係裏最有希望最有前途的學生,現在也不再是了……
一切的一切,都離她而去。
可是盡管如此,她似乎不為所動,仍然是獨來獨往,不再和人有什麼交往。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她四年級。也就是說,持續差不多三年時間。她四年級的時候,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她認識了一個非常優秀的男孩,這個男孩對她一見鍾情。她呢,同樣對那個男孩情有獨鍾。這樣,那個男孩就開始猛烈地追求起她來。令那個男孩不解的是,她明明也是對他有意,為什麼卻總是躲著他呢?雖然男孩一開始就以為她是個羞怯。內向的人,可也不至於就那麼躲著他呀。
在那個男孩的追問之下,終於有一天,這個女孩哭著道出了真相。原來,在她一年級的時候,她們係裏的那個團委書記兼輔導員強奸了她。從此,好像是自己做了壞事似的,她覺得自己再也無顏見人了。以後,她就是懷著這種羞愧心理生活和學習。在這種心理支配下,她的生活、她的學習,能正常嗎?
的確,這是一個強刺激,這個刺激竟使得她整個兒地發生了變化。這變化,使她失去了多少機會!
我們這個社會,衣冠禽獸太多。幸好法律製度正在建立和完善起來,相信他們蹦達不了多久了。
而對於像那個女孩那樣的受害者,事情既已發生,重要的是調整心態,消除羞愧心理,重新以健康、活潑的形象去生活。
由於羞愧心理,這個女孩在大學裏的學習,可以說是失敗的,她不但失去了很多的發展機會,連自己的學習成績也不能好好把握了。
那麼,羞愧心理在平時是怎麼表現的呢?
首先是不敢和人交往,既使在和人交往的時候,也常常是言語不多,或者一說話就臉紅。
還有,就是不敢拋頭露麵,不敢在公共場所或眾人麵前講話、發言。在各種各樣的會議上,各種各樣的活動中,他要麼不參加,參加了也是躲在一個角落,隻起到陪襯作用。
第三,在別人麵前,常常會表現得很失態。如好端端的一個人會突然摸起了頭發。撫起了衣領,等等,表現得特別不自信。
這樣的人,我們在生活中常常能見到,可以說是相當不少。試想,這樣的人,有機會得到幹大事業、成大才的機會嗎?別人本來要把事情給他做,看到他這樣子,肯定會打消念頭。
有一個大學男生,由於家境十分貧困,隻好尋求課外打工。好不容易尋到了一份家教的工作,可才幹了一天就撤回來了。後來又找到一分替一家計算機公司推銷遊戲軟件的工作,也才幹了三天,分文未得地走了。再後來,他又找到一份推銷圖書的工作,也才幹了一個禮拜,同樣是分文未得。
這一連串的失敗之後,他就再也不敢去找工作了,躲在學校裏,以啃鹹菜饅頭過日子。
為什麼別人都能在社會上找到工作,自力更生地過著“小康”的日子,偏偏他不行呢?
這一切,都要歸罪於他自己。
原來,他是一個十分害羞的男生。
在去做家教的時候,他的學生是個初中三年級的女孩。讓那個女孩感到意外的是,這個老師一見她竟然紅了臉,然後就結結巴巴地說不出話來。家長見他一邊騷著頭皮,一邊打結巴,以為他是個結巴,當場就辭了他。
至於他的第二個工作推銷遊戲軟件和第三個工作推銷圖書,可想而知,更是不行了。試想,一個一看見別人就臉紅結巴的人,能把手中的貨推銷出去嗎?
現在他是有地方可躲,可是以後呢?一個人總不能一輩子都躲在學校裏吧?畢了業以後,總是要麵向社會的,總是要找工作的。
有人問他以後怎麼辦?他說,畢業以後就考碩士研究生,碩士畢業以後就讀博士,博士畢業以後就讀博士後。有人又問,那博士後畢業以後呢?不知道。他回答說。
不管你在學校裏呆多久,最終還是要走出去的。
即使是在學校裏,也是需要學會和人交往的。長期的羞愧心理導致的孤僻,最終會把人給毀了的。剛才說到的那個女學生,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她本來在學校裏就可以抓到很多機會的,可羞愧心理這個魔鬼,最終讓她失去了一切。
可見,羞愧心理不克服,肯定是不行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考察,羞愧心理就像自卑心理一樣,有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氣質上的羞愧。
就是說,羞愧是他的氣質的一部分,個性的一部分。這種狀態,跟他出生時的環境、童年時代的環境有很大關係,是從小就有的,幾乎與生俱來。這種羞愧,要改變是很難的。一個人如果先天就有這種氣質,他所要努力去做的,就是在他的這種氣質之下,如何做得最好。要徹底克服是不可能的。
剛才說到的那個大學男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童年時如果常常遭到大人無知的吆喝、斥責、謾罵,會使他一生都變成個唯唯喏喏的人、羞愧的人。
氣質上羞愧的人,有的一輩子木訥、迂腐,最終一事無成,也有的卻幹成了大事。這要看他怎麼合理地處理自己的這種缺陷,“變廢為寶”了。
第二種,是後天的、認識性的羞愧。
和第一種羞愧有所不同的是,這種羞愧心理很可能形成於一個人長大以後,比如在他的少年、青年,乃至於中年時代。
這種羞愧心理的產生,其主要原因是過分注重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過分注重自我,其結果是謹小慎微、患得患失,過分疑慮,凡事總想著怎麼不讓人看輕,一天24/J’時,好像隨時都有個人在身後監督著似的。
這樣的心態,不就像是一個囚徒的心態嗎?一個囚徒,能做成什麼事呢?囚徒是身體被囚,他是心靈被囚。從這個意義上,他比囚徒更可悲。
這樣的人會成就什麼事業嗎?
答案也有兩個,一是可以,二是不可以。
不可以是顯而易見,一個患得患失的人,一個不敢在別人麵前顯露真實自我的人,一個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的人,別人怎麼信任他?別人不信任他,他怎麼能做成事業?
但也有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氣質性羞愧症患者一樣,這也要看他怎麼“變廢為寶”了。
第三種,也是後天的,叫挫折性羞愧。
這種羞愧心理的產生,更不受年齡的限製,它可以產生在一個人的任何一個年齡段。而且,很可能,這種人本來反倒是一個很活潑、很開朗的人,隻是後來受了意外挫折,才變得膽小起來,最終形成羞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