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空虛心理(一)概述
空虛心理指一個人的精神世界一片空白,沒有信仰,沒有寄托,百元聊賴。或沉溺於牌九,或酗酒吸毒,或賣淫偷盜,或花夭酒地、醉生夢死,如同行屍走向。
1.空虛心理的特征
(1)精神空虛是一種社會病。它的存在極為普遍,當失去精神支柱或社會價值多元化導致某些人無所適從時,或者個人價值被抹殺時,極易出現這種病態心理。
(2)精神空虛的危害性非常大。社會上遊手好閑之輩、酗酒嗜毒之徒充斥於大街小巷,給社會治安帶來極大問題。
2.空虛心理的成因
空虛心理產生的原因可以從社會與自我兩個方麵來認識。
從社會方麵來說,由於“精神空虛”是一種社會病,當社會管理運行機製發生偏差時,常導致人產生空虛心理。具體說來,有以下這些情況:社會精神支柱的消失;個人價值被抹殺;社會交往的畸變。
從個人角度來說,空虛心理源於以下方麵:
(1)自我貶低、缺乏自信。對自我缺乏正確認識,總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對自己的能力過低估計,終至於整日抑鬱,心靈空虛。
(2)錯誤的認知。對社會現實和人生價值存在錯誤的認知,以偏概全將社會看得一無是處,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對立起來,隻講個人利益,不盡社會義務。當社會責任與個人利益發生衝突時,過分講究個人得失,一旦個人要求不能得到滿足,就“萬念俱灰”。
(3)無法滿足的精神需求。有事業心、上進心和理想,但與自己的能力和實際處境不同步,陷入“誌大才疏”、“心比天高”的窘境之中,因而常感到沮喪、空虛。
(二)病案與診治
患者情況:張某,男,五十二歲,機關幹部,副處級。年過五十以後,常感人生沒有意思,空虛無聊,精神抑鬱,常失眠。多方醫治效果不好,經人推薦求治於心理醫生。
張某自述:“常言道:時光如箭,逝水流年,有錢難買人不老。人要不老多好,然而自然界的永恒規律總是春秋代序,歲月難再。今年我已五十有二,轉眼間已是走人生下坡路的年齡了。
“聽說現在有人將五十歲的年齡的人仍然劃人青年的行列,我是舉雙手讚成,可惜似乎與習慣不相符合,要得到社會的認同也還有待來日,我恐怕難享這榮光了。我覺得,年過半百,那真不是滋味。
“年過半百,首先難以回避的是外貌上所反映的歲月催人老。不僅皺紋悄悄地爬上了臉龐,而且白發頻添,走路時腰板也不那麼直了,步履更難有年輕人那麼輕快了。總之,老了!外表形象的這種從量變到質變,開始時自己尚不知覺,可是經不住外界的不斷提醒。最初聽到稱我老的,是前兩年一天早晨上街買菜,一個賣肉的大老遠就喊:‘老頭子,要瘦肉麼?’當時聽到,驚然而驚,油然而怒,心中罵道;‘你這殺豬的,瞎了眼廠可是有一次擠公共汽車,正好站在一個學生訝子邊上,這學生伢子朝我望了望,靦腆地站起來,說:‘老同誌,您坐。’我那心中的滋味真無可名狀,既感謝孩子們學雷鋒懂禮貌、心靈一片純潔;又感歎自己竟已到了被孩子們‘尊老’的年齡了。然而,難道自己真老了麼?私下總不服這口氣。但最近單位一小青年結婚,幾個人到他家去吃喜酒。這小青年家剛剛才會呀呀學語的小侄女分門別類地對來人稱呼:‘叔叔,阿姨,伯伯’,稱呼到我時,居然是;‘爺爺!’童言無忌,這是最公正的也是最權威的評判了,對著孩子我無言以對。
“年過半百,體質也有明顯的變化,總感到這精氣神兒一年不如一年,而家中的藥瓶子又一年多於一年。晚上外出,老伴總要關照一句:當心點。過去風風火火慣了,哪有這句話來著,可現在這句話雖聽著心煩,但又感到並非多餘。首先這眼睛就沒有過去那麼尖,能不當心麼!
“年過半百,最感尷尬的是工作上的事兒了。現在六十歲退休,對我們這種五十多歲的人來說有一句最形象的民諺:提拔嫌老,退休嫌早。據說現在年過半百的還在領導崗位上的人,正好處在‘踩杠’年齡,每年人事調整最怕上級想到自己。一想到,就壞了。一通知談話,就完了。所以每年人事變動,如果‘摸’不到,就有漏網之魚那種大難不死的感覺,和青年人希望引起領導注意的心情真是調然相異。說句實在話,難道年過半百,還戀占位置麼?或許是,但也不盡然。反正還有幾年就要退下來了,遲早的事。主要是退居二線後,那滋味兒,真夠受的。做了調研員,名為領導層,可又不是領導,而現任領導又不好給老領導分配什麼實在的工作,若開領導班子會,人家是請你參加好呢?還是不請你參加好?你每天按時按點來上班了,要做的事就是通過‘調研’提點建議,提多了,又怕討人嫌。索性開明一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可是一輩子工作慣了,還沒退下來,就這麼自由散漫,心中那個煩躁真甭說了。所以人過半百後工作的那十年,是一生工作中最不尷不尬,最為難的十年。”
分析診斷:這位患者從心理病理學的角度來講是患有由精神支柱喪失和錯誤的認知引起的異常心理中的空虛心理症。其表現是恐老畏老,否定一切。他對“老”的畏懼對年齡的在乎已到達神經質的地步。故導致精神抑鬱,神誌恍惚,經常失眠。這是一種嚴重的空虛心理症,如不及時治療,易演變為精神病。
施治方案:根據患者的情況,心理醫生決定采用自我調適的心理治療方法並輔以藥物治療來醫治其空虛心理症。精神空虛,一損國家,二害集體,三害自己。必須見其危害,通過社會努力與自我調適加以克服。根據空虛心理產生的原因,隻要個人主觀努力。講行積極的自我心理調適,精神空虛是可以克服的。其具體方法如下:
其一,指導患者,對社會生活持一種較為現實的態度。
其二,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或者學習琴棋書畫。
其三,要求患者多讀名人傳記。
其四,磨練意誌,提高戰勝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把握自己命運和行為的能力。
其五,指導患者閑暇時運用音樂來調節個體的情緒和行為。
同時配合使用抗焦慮和鎮靜安眠的藥物進行治療。
谘詢與治療:首先,心理醫生對患者進行引導,讓他對社會生活抱有比較現實的態度,讓他放棄人到五十一切無用的偏見:“社會現實生活是多樣的,有積極的方麵,也有消極的方麵,要看主流,看社會發展的方向。絕不能以偏概全,隻看消極的方麵,而不求上進,萎靡不振。還應通過學習,提高思想覺悟,接受現實,正視現實,改造現實。人老是自然規律,不能因為人老就萬念俱焚。人老有人老的優勢,知識積累,經驗積累,智慧積累都是青年人難以比擬的,即使不能親自擔任領導工作也能出謀劃策奉獻餘熱。要善於找到每一個年齡階段自己的位置,生活就變得充實有意義了。古有蘇老權,二十七歲始發憤,刻苦攻讀,最後成了唐代著名的文學家。葉帥八十高齡,仍有詩句:‘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你才五十二,人生還長,其實隻是才步人老年而已,仍然大有可為。
“此外,人生在世並不總是順境,做人要有理想、有抱負,正確對待失誤與挫折,在逆境中鍛煉成長。應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無論處於什麼位置都應保持自己的價值觀。同時,應該有比較高尚的追求,從你的陳述中可看出你有權力欲和名利思想。其實一切功名利祿都是過眼雲煙。你可多看看名人傳記,以名人的奮鬥史作為人生的楷模,正確認識自我,不時反思自我,記錄自我的人生軌跡與心理變化軌跡。從而確立一種‘積極有為’的人生哲學,消除無精神追求的心態。如果你對這些都不感興趣,你幹脆就淡泊心境,種種花、養養鳥、打打太極拳、修生養性,人生的樂趣多著呢!實在空虛無聊時,還可找人聊聊天,聽聽音樂。節奏鮮明的音樂能振奮人的情緒,軍樂曲、進行曲能使人鬥誌昂揚、情緒高漲,旋律優美悠揚的樂曲能使人情緒安靜而輕鬆、愉快。這些心理調治的方法都適合你的這種病。當然同時也要按照醫生的指導,吃些抗焦慮與鎮靜安眠的藥物如多慮平、舒樂安定等效果會更好。”
經過三個月的調適,張某又愉快地投入到了工作中,每天打打太極拳,養養花,並適當參加一些社會公益活動,生活過得怡然自得。
(三)總結
空虛心理,是異常心理中一種常見的病態心理。在進行心理治療時,要注意幫助患者認識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重塑精神支柱,這是關鍵,同時配合使用藥物治療,以增加心理治療的效果,加快患者的康複。
六、壓抑心理
(一)概述
壓抑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病態社會心理。心理學上專指個人受到挫折後,不是將變化的思想、情感釋放出來,而是將其抑製在心裏,否認煩惱的存在。壓抑雖然能暫時起到減輕焦慮的作用,但並不能完全將焦慮消除,而是變成一種潛意識,從而使人的心態和行為變得消極和古怪起來。
1.壓抑心理的特征
(1)內指性。當個體與外界現實發生矛盾時,個體不是積極地調整與外界的關係,而是退縮。回避矛盾,退回到個人的主觀世界,自我克製、自我約束、寧人息事,以求得心靈上的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