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於和趙麗紅的鬼魂走了,葉凡的眼前終於恢複了清明,但是四肢百骸卻猶如虛脫一般,一絲兒力氣也沒有了,連抬起個手指頭都覺得費勁無比。
這一場莫名其妙的鬥劍,葉凡固然借機證入了欲境,不過卻不像自己前麵想的那樣美妙,雖然身體疲累欲死,可心境中卻仿佛埋藏了一隻隨時可能失控的猛獸,若不是他此時精力垂盡的話,非得拔劍狂舞一番方才舒服。
至於那莫名撞進了腦海的那道法訣,葉凡也不知道來處究竟在哪裏,隻是在那裏暗自猜疑,會不會就是教官曾經告訴自己的天斬之中所蘊藏的秘密。
不過盡管如此,葉凡依然還是非常興奮的,劍仙啊,自己得到了劍仙的修證總綱,也領略了劍仙的第一重修證次第,那麼豈不是意味著自己從此後就是劍仙了嗎?
蕭曉筱說教他修行正法次第,葉凡並沒覺得有多少興趣,畢竟沒見過,可劍仙這種存在,雖然以前也認為是胡說,但是電視連續劇看得多了,電影也看得多了,尤其是上初中的時候看過鄭少秋、林青霞主演的以劍仙為題材的古典神魔電影《蜀山》,對其中那禦劍飛仙的存在,年少的他心中不可能沒點幻想的。
尤其是蜀山就是四川地區的古稱,自己無意中得到了劍仙的修行法門,如果修成了,將來自己就是傳說中的蜀中劍仙了嗎?
這可是大賺了一筆啊。
想到這些,葉凡豈能不高興呢?
管他那麼多,自己以後就是劍仙了,葉凡在心裏如是想到。
轉完了這些想法,葉凡又開始鬱悶了起來。此時坐在一座老墳的墳頭上,剛才被自己劍氣掃中的痕跡猶在,一邊恢複力氣,一邊在那裏莫名其妙。
李修於,趙麗紅,自己好像在哪裏聽見過他們的名字,但這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人了,自己完全和他們不認識啊,怎麼就找上了自己呢?
我沒什麼地方得罪過他們啊?
靠,現在倒是得罪了個底掉,自己剛才一劍卸了人家一條膀子,換成誰都得和自己拚命的。
這時候葉凡還並不怎麼怕,既然剛才能砍你一條膀子下來,要是再敢來惹我,不介意連你腦袋都一起剁了下來,管你是人是鬼,鬼不犯我,我不犯鬼,鬼若犯我,我必犯鬼。
想完了這些,葉凡又歇了半個多小時,待自己力氣稍複以後,背棄了背簍一步步向家裏挨去。回家以後,自然少不了被父母一頓盤問,問他幹什麼去了,這麼晚才回來。
葉凡隻能捏弄著鬼話,說是自己在梁子上練功呢,練得久了點。
葉振國和陳秀雲倒也沒起其他什麼疑心,隻是叮囑他別把自己給練傷了。
吃過晚飯,葉凡洗了個澡,然後在床上五心向天坐下,開始收攝身心進入定境。今夜的這一番嚷鬧,讓他不知不覺證入了欲境,但究竟是不是欲境,還得是仔細體會一番這才能夠確認。
何謂劍仙?
印在葉凡腦海裏的法訣解釋得非常清楚,劍仙的修證與別的修行法門的最大的區別在於第一步的修煉上,從一開始就講究絕對精純的定念。
並非其他法門就不講究這個,但是定念與定念之間還是有微妙的區別的,在修行這條路上,差之毫厘謬以千裏。劍仙以鑄就劍魂為入手法,以絕對清明的自我收攝身心,以專注而精誠的心念內省爐鼎,猶如鑄劍一般千錘百煉,求得在任何情況也不動搖的“我”,這種極其堅定而純粹的“我”,即是劍魂,也是根基。
看得出來,留下這套法訣的前輩並不想讓修煉了這套法門的人知道得太多,就是把什麼是“堅定而精誠的自我”演繹得淋漓盡致,並且還留下了一種特殊的意境讓得到這套法訣的人去體會。
葉凡這時候才仿佛想明白了一件事,為什麼丹經道書隨處都可以買到,但卻沒聽說過誰照著這些書練下去就能練成的。有形的法訣可以落於筆墨,錄之文字,這種指引其尋求入門心境的意境,卻是無論如何也沒法子記載的。
這種意境既是一種指引,又是一種檢驗,自己心境中若有任何的與這心境不合之處,就可能是練錯了或者走偏了,若是最終將這種意境化為自己所有,也就意味著自己修成了這第一步的法訣。
葉凡自己也沒有留意到,這種想法其實就是這位留下法訣的前輩賦予這道意境的見知內涵之一,他還以為是自己想明白的呢。
不過無論如何說,他的確領略了這種意境,接下來所求證的,就是要將這意境與我合一,成為自己的修證境界。
不過今夜的確與以前不同了,一入座以後,各種欲念升騰而起。需要注意,這一次的欲念升騰並不是剛學入定的時候的那種昏沉,相反,葉凡非常清醒,定境也沒有散,這些欲念就是自然而然從定境中生發出來的。
原來這就是欲境的含義,沒有親身體會的人是很難明白的。
俗語雲,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隻要是靈智圓滿身心沒毛病的人,都有自己這樣那樣的欲念,很多欲念不是自己想出來的,而是本來就有。至於是從什麼地方生出來,也許是因外物勾牽,也許就是自身本有。
比如肚子餓了自然就有吃飯的欲望,口渴了自然就有喝水的欲望,人到了青春期自然就有對異性的渴望,家窮的人自然就有求富的欲望等等。這些欲念本身根本沒有什麼好壞之分,相反,有了這些才能稱之為一個完整而正常的人,指引人們去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狀態和存在的表達,這些就是自然之欲。
可是修行人為什麼要去求證欲境的修行呢?
這就要用一個被狹隘化的詞語“淫欲”來解釋了。什麼是“淫”?其實在古典漢語之中,“淫”並非淫邪之意,而是迷惑,比如“富貴不能淫”;過多,過甚,比如“淫雨”,“淫詞”,“淫威”;漸浸,浸漬,比如“浸淫”;不正當的,隻有這層含義,才與現在的淫邪有關聯,比如“淫穢”;還有就是放縱,沉湎之意,比如“驕奢淫逸”,“淫緬”。
在了解了這些以後,欲境的修行就很明白了。常言道,無欲不修真,因為若連正常的欲念都沒有,那隻是那些無知無識的草木竹石,連正常的人都不是了,修行無從談起。再者修行成道,求得長生這本身就是一種欲望,相比於其他的欲望來說,沒有什麼比這個欲念更加自私,如果連求證長生久視這樣的念頭都沒有,修行本身就沒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