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 群魔亂舞為有憾(2 / 3)

有一點需要注意,這並不是真的得了精神病瘋了,就如同苦境退爐鼎隱疾,魔境退的就是暗藏於心境的隱疾,缺陷。處於這種狀態的修士行為舉止雖然有些異於常人,但心裏是非常清楚的,之所以會表現出這種半瘋癲半清晰的狀態實際上還是修為精進,定念異乎尋常的結果。

在心理醫生的眼裏,每一個人都有這樣那樣的心理缺陷,隻是這種缺陷平常難以察覺,也不會表現為心理上的病態。

這種微不可察的缺陷來源於心境,心境又與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息息相關。捫心自問,我們自己是不是心誌堅定如鐵,麵對任何情況都能安然如常,不受外緣勾牽呢?

很顯然,這不可能。就即便是鋼鐵,其內部都有微不可察的裂紋。

無論其心性有多麼的好,哪怕是超一流的性情,也是一樣,隻要心中尚有一絲的抱憾,便會在心境中留下一絲缺憾。這種缺憾有的人多,有的人少,有的缺憾可能深一些,有的缺憾可能就微不可察。

這種缺憾可以忘記,可以代償卻很難消除,日積月累之下就會成為某種心理上的缺陷。比如小孩子要是在年少時期受到過某種記憶深刻的驚嚇,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記憶也會隨著時間淡去,但如果再某個時刻某種情況下與當初記憶中的那種驚嚇的環境情形相似的時候,這個人可能就會變得敏感,膽怯等等,這種情緒也許連他自己都說不清楚為什麼,可一旦遇到相似的情形,就會出現。

像平時很常見的諸如幽閉恐懼症,密集恐懼症或者是恐高症這類情形,就和心境中這種難以消弭的缺陷有關。

總之,人並不是天生就膽小如鼠,也不是天生就膽大包天,一個人性格的形成與後天生活的環境息息相關,而修士修行中所必須要經曆的魔境修行,就是要讓修士看清這種弱不可查卻隨時影響我們自己行為的缺處,然後通過自己堅定的意誌去克服並最終撫平消除,還自己一個清明無擾也不可擾的心境。

這個消除的過程,就是修行中的一種成就同時也是一道天劫,那些武俠電視電影中說什麼內功修煉的時候走火入魔,真正的玄機就在這裏。

假如修證到這個境界的修士在看清自己心中的魔障以後卻無法克服,就真的會走火入魔,修為散失甚至如癡如狂,一旦定念散失,這個人也可能真的就這麼瘋了。所謂瘋關,就是這個道理。

修行傳法須看資質悟性性情,尤其是性情更是重中之重。資質悟性差些隻要不是愚不可及或者確實先天不足,理論上都可以入修行之門,上師也會想辦法著重為傳人彌補這些問題,可隻要是心性不足,那就真的與道無緣了,哪怕資質悟性皆是超一流,也不會有哪個高人前輩願意傳授道法修行。

可以這麼說,若是心性不足,心理上的缺陷積重難返,即便僥幸破了欲境,也無法突破隨之而來的魔境,到了這一關麵前不是你想不麵對就可以不麵對的。

葉凡的心魔在哪裏?

就在他自己的經曆之中,正如他所說,活了這麼大一事無成。讀書不成而學劍,總算季長風認可了自己的武學天賦,平時也常以此為自得,但是靜下心來想一想,難道他就不想再別的方麵依然如自己習武一般出眾嗎?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在學校裏成績不好,自然不可能得到什麼重視和關注;家境不好,當然也不可能有怎樣富足的生活;看見別人上大學,他自己肯定也有這樣的想法,否則也就不會有什麼要讀書自考拿文憑的念頭了。

一美可遮百醜,他在習武練劍之中得到了自己以前想得到卻一直無法得到的感覺,以常理推論,自然容不得自己一直視為安生立命與眾不同的東西受到汙染。

俗話說的敝帚自珍,說的就是葉凡這樣的心態,在心理學上,這就叫做代償。可這種代償終究是脆弱的,陳玄風的出現幹脆利落地讓他嚐到了失敗的苦果,之前所建立的那點脆弱的自信也妥妥地碎了一地,平時因為對自己修行的自信被擊碎以後,就得麵對真實的自己了,對於葉凡來說,魔境的拷問非常簡單卻很殘酷:自己看看吧,好好看清楚,你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真實很完美,真實也很醜陋,一個沉醉於虛幻迷夢中自我陶醉的人,遲早一天殘酷的現實總會讓他認清楚真實到底有多難看!

修行又常常被人稱為修真,修的是什麼真,真到底是什麼?

不摻雜一絲水分,不加多一毫修飾,不增不減;不多一分汙垢,不少一分塵垢,不垢不淨。

這就是真,該是哪樣子就是哪樣子!

沒有這個基礎,真也就無從修起了,正因為真實的自我有這樣那樣的缺陷、缺憾以及不足,這才有修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