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 隨願實行莫踟躕(上)(1 / 3)

對於這種情況,當初吳道之就提醒過蕭曉筱,讓她在葉凡劍修大成以前,不要去捅破這層窗戶紙,免得加重別人的劫數。

當時蕭曉筱不明白,現在倒是明白了。在那個時候,吳道之就看出了葉凡的問題所在,人太單純了,沒有任何的感情經曆,自然也就不會知道如何去處理兩個人在一起以後要遇到的種種問題。

說得更加現象一點,葉凡那時候對蕭曉筱的感情其實完全還談不上愛,僅僅就是一種朦朦朧朧之中的喜歡而已。

年少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詩強說愁!

這種朦朧的喜歡配合自己在欲境中的原始的欲望的衝動,化為元神內景,自說自話地想象了一場和蕭曉筱的相遇相知和相愛的經曆。

這種過程與其說是愛,還不如說是愛欲更要準確一點。

蕭曉筱比葉凡大了三歲,又上過大學,修為也有真人之境,對自己所思所想自然清晰無礙,也很清楚自己要什麼。

無論是見知還是修為,都要超越葉凡現在的階段,這兩個人不是不能走到一起,而是另一方還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

所以吳道之一開始並不認為葉凡真的就對自己這個女兒有多麼堅定的感情,不過是年輕人情竇初開時的一種白日夢而已。

若是葉凡修為已達真人大成的劍界之境就不同了。

因為修行人在初機入門從欲境到破魔境為止,是個人獨私的一個過程,修成修不成,與人間世事的見知閱曆沒有必然的聯係,哪怕是僻處深山,隻要法門得當,擁有曆盡魔境的修為隻是時間問題而已。

一旦修為突破魔境以後,就不僅僅是個人的修行那麼簡單了,需要應對滄桑世事,在紅塵中磨練心境,最終曆盡並修至大成。各派修行有丹成出師的這個不成文的規定,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這裏。

一世修行能破魔境而有靈丹成就,本身就意味著一種超脫,修行上已有小成,到了這個地步,就需要汲取世間見知,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獨屬於修士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追求大成之境。

可以簡單這麼說,最終能修至真人大成境界的修士,在各行各業之中,也有了一定的屬於自己的人生成就。

反過來說,若是在世間行遊時不能取得一定的人生成就,往往就意味著也無法突破大成之境。很多人認為修行需要出家,清靜自守方才能修成正果。這種想法隻對了一小部分,某些次第的修證需要閉關清修,這是肯定的,但修與行從來就是一回事,出家清修是必要的,但紅塵中的經曆更是必不可少。

由來名士都耽酒,未有神仙不讀書!

擁有了真人的成就雖然未必就能彌補這方麵的不足,但最起碼也至少明白所求即是所願,麵對感情上的考驗,也不會動搖初心!

長生超脫是修士的終極追求,但長生超脫之果絕對不是把人修成了不知不識,無情無欲的石頭,相反,人所有,神仙一定都有,不但有,而且比普通人更加高深。人有愛情,神仙也會有的,神仙的愛情,恐怕比凡人的愛情更加超脫,更加堅定而持久。

仙都是人修成的,修行成仙絕對不是變得不像人,更加不是變成連人都不是的存在,或者說那才是人最應該有的狀態吧。

從沒有到有,從不懂到懂,從我知化為我有,這個過程與修行從來沒有分別。葉凡就算此時擁有了劍魂成就,但對於感情的認知可謂一片空白,這是不合理的。那麼怎麼辦?不怎麼辦!去經曆,去學習,然後最終懂得,這就是過程。

吳道之不希望自己的女兒充當了葉凡修證這個成就的試驗品和犧牲品,也是父親對女兒的一種保護吧。

不過蕭曉筱已經不是三歲小孩,修行也有了真人大成的成就,這個她不是看不到,也不是預想不到,她就是不願意葉凡拿別人來做試驗而已,就算要試驗,那也該是自己的事情,和旁人無關。

而犧牲品這個下場,當然不是蕭曉筱所願意看到的,自然也會想辦法去化解。

所謂加重劫數,其實也就是指的這個方麵,在修至真人大成這個境界的過程中,葉凡需要經曆的事情很多,劫數恐怕也比普通修士來得更重。蕭曉筱一旦摻合進去,自己也成了葉凡修行中的某種劫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