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超越服從,走向顛覆
有人說人性中存在很強的惰性,並且附帶一定的奴性。麵對現實,麵對壓迫,麵對傷害與苦難,人們寧願去找理由去接受與服從,卻不思考如何超越與顛覆。人性始於追求,但是當太多追求在麵臨挫折與考驗之時,人性就始於一顆敢於超越於顛覆的心靈。
極少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是具備惰性與奴性的人。惰性還好,隻代表一種不良的生活習慣,但是奴性卻令人敬而遠之,畢竟這是對人格的一種汙蔑。然而,無論怎樣偽裝,當麵臨困難、磨難、壓迫之時,選擇服從就是一種奴性的表現,一種被社會、對現實奴役的表現。
這時肯定會有人不屑地反問“他人都接受的現實,我為什麼不去接受?他人都改變不了的現狀,我又能有何作為?槍打出頭鳥,我才不去做第一個犯傻的人。”如果都是這樣一種思想,那麼這個世界完了,我們的生活也完了,因為隻懂得盲目地服從,隻懂得放縱奴性生長,是沒有能力來主導生活,反而會被生活折磨。
擁有這種思想的人,不要再抱怨什麼,因這類人已經放棄了選擇的權利,丟掉了人最寶貴的個性。這類人自認為選擇了一條理性的人生道路,實際上放棄了一個感性的人生。
在聖母院大學的一次公開課中,播放了數十個短小的視頻,視頻中的每一個故事都非常真實,觸動人心。在這數十個短小的視頻中,講述了千千萬萬個正在為生命的意義奮鬥的人,然而卻沒有講述結果,沒有告訴大家他們是否成功,是否創造了奇跡。因為,視頻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在通往奇跡的路上。視頻裏有因饑餓所困擾的難民,有雙目失明的殘疾人,還有成功著名的企業家,讓我們可以把這些遠在世界角落、地球邊緣的人緊密地聯係到一起的,不僅僅是他們那顆奮鬥的心,更是他們無論遭遇怎樣的困境與磨難,都永不屈服的精神。
聖母院大學公開課的視頻中出現了這樣一位小姑娘,她不僅可愛漂亮而且是一位遊泳健將。小姑娘水中的動作猶如一條活躍的梭魚,是那麼流暢與敏捷。當我們感歎於小小年紀卻又如此的成就之時,小姑娘卻道出了自己的真實情況——盲人。
相信很多人為之詫異。為何一位連路都看不到孩子可以學會遊泳,並超越正常人的速度。
在一片黑暗之中她是如何認準方向,堅定、勇敢地向著目標奮進的呢?正是因為她是一個不屈服、敢超越的孩子,正是因為她身邊有著更多用於顛覆的人士。
小姑娘在短片中講述自己的眼疾時表現得十分冷靜,未曾有一絲不快。在話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這樣一個弱小的孩子不甘於做一位生活陰暗的殘疾人,無畏於人生強壓於他的災難。在她的心中自己與正常人沒有任何不同,而且她堅信自己可以比正常人做得更好。這就是小姑娘為何可以堅定方向遊得更快、更直的原因。
在小姑娘身邊,同樣還存在一批勇於超越現狀,堅持走向顛覆的強者,他們正是聖母院大學的學生。這些人正在為了改變盲人無法正常遊泳的現狀,他們發明了盲人遊泳輔助係統,他們發明了盲人專用遊泳場地,在他們的幫助下,更多的盲人可以擁有更完善的生活。
短片最後,小姑娘與聖母院大學學生那段堅定執著的話語讓所有人感動。“當聖母院大學問道,‘會為什麼而奮鬥’之時,我們可以驕傲地回答,為了走向光明而奮鬥,我們是奮鬥的愛爾蘭人。”
也許這個故事不能改變所有人的人生觀點,不能消除所有人的惰性與奴性。但是聖母院大學為世人展示的奮鬥觀點卻可以為很多人打下一個夯實的人性基礎,把所有複雜的思索帶入歸零狀態,然後理性地認知自我,感性地走向顛覆。
理性地認知自我
人性,善者謙虛慎行,悲者怨聲妄為。隻有懂得理性認知自我的人才會懂得如何為人處事,這類人擅長尋找自己的不足,處事謙虛謹慎,做事考慮周全。他們擁有一個良好的人性基礎,因為他們懂得應該如何彌補自己的不足。
還有一類人在自己的世界裏肆意妄為,與別人相處怨聲載道。這樣的人處事懦弱不堪,毫無進取之心。
那麼,我們尋求超越,尋求奮鬥之源、顛覆之路的正確途徑的心態應該是怎樣的呢?是一份堅定不移的信心與自我的認知。隻有充分地、正確地認知自我才可能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評價,才可能明確自己所處的地位,才會理清自己與現實的關係,才會找到我們不得不超越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