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門戶網站的“中國夢”傳播實踐
新媒體
作者:吳勇軍 周秋含 柴世品 楊光誌
“中國夢”,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政治命題,是中國要向世界傳導的新的價值符號,是新的國家態度與國民精神追求。如何將“中國夢”的精髓傳播到每個人心中就非常重要。在這樣一場盛大的傳播中,網絡媒體的力量不可忽視。其中,地方新聞門戶網站開展好“中國夢”的宣傳,既是應盡之責,更是責無旁貸。
華龍網的特色探路
華龍網將“中國夢”與人民緊密結合起來,深入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工作、貼近實際,從人們的點滴生活中,找尋“鮮貨”,去闡釋“中國夢”、展示“中國夢”,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地方特色。
(一)以大型策劃為主線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萬個中國人有一萬個中國夢,因此需要找出其規律性的東西,尋找到可以代言“中國夢”這三個字的主旨圭臬、精神氣質的傳播學符號,發散其正能量。華龍網通過主題創新自選,結合自身優勢,找到了一種以微觀對接宏觀的方式,以混搭切換圖解的一種感覺,推出了“中國夢 我的夢”大型策劃活動。通過這樣的形式,厘清中國夢的價值脈絡。
(二)以係列報道為支撐
1.線上線下相結合,抽象問題形象化。從4月12日起,華龍網推出“傾聽你我的夢想”係列報道,關注個體的中國夢;又通過推出“你好!夢之隊”係列報道重點關注團隊夢想;通過推出“曬出你的夢想,我們幫你圓夢!”的大型公益互動活動,線上線下緊密結合。以文字、圖像、聲音和視頻等多種形式,通過大型網絡專題、論壇、博客、微博、微信、手機網、客戶端、手機報等多平台多終端全媒體方式曬夢。通過對諸多采擷自販夫走卒的瑣碎小夢、細夢的關注和反思,“大題小作”,立意鮮明,抽象問題形象化,平麵問題立體化,從而使“中國夢”宣傳因互聯網獨有的特色而更加內涵豐富,在多重闡釋空間和豐富問題含量的複雜信息元素裏,提綱挈領地進行立體化傳播。
2.與“走轉改”結合,避免曲高和寡。在夢想采集的過程中,與“走轉改”結合,加強街訪和田野調查,連續、全方位、深入報道,注重互動,強化參與性,擴大普通市民的參與度,避免了曲高和寡和官方宣傳“剃頭挑子一頭熱”。在傳播形式上,針對微博、微信、手機網、客戶端、手機報等新媒體特性,注重以卡通表情符號代替文字的波普式(pop)表達,降低身份權威性,實施柔性傳播,不讓網友有官方網站“銜玉而生”的端著感,拉近與網友的距離,增強對網友的親和力。對接這個讀圖時代、速讀時代和景觀時代,公眾偏好時尚、獵奇的視覺元素的特點,在一種吐槽表相的包裝下,進行一些本質性探討和社會性思考,巧妙地替主流價值觀詮釋其良苦用心,消除了理解上的衝突與對立。
3.分享個體夢,積澱中國夢。一是展示各行業市民夢想。4月11日,華龍網推出了兩組報道:《中國夢?我的夢每顆平凡心都有五彩夢》,《中國夢?我的夢 即將畢業的我們 夢想從這裏起航》。前一組報道,通過探尋各行各業的普通人心中一個個簡單而真實的夢想,來觸摸這個大時代的“中國夢”跳動的脈搏。後一組報道,分享了幾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對於未來生活的規劃和憧憬,展示他們的美好夢想,以及將為這個夢想付出的努力。同時,還推出了“童心童眼中國夢”活動,讓孩子們用自己稚嫩的畫筆,描繪他們的夢想。組織攝影記者,走遍重慶的所有區縣,通過鏡頭記錄不同地區、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重慶人,立體展示重慶人民富於夢想、自覺將個人夢想、地方夢想融入到國家夢想之中、勇於實現夢想的決心毅力,及其為之做出的不懈努力。二是分享各階層市民實現夢想的路徑。5月1日至5月7日,華龍網推出“勞動者風采”係列報道。選取今年重慶部分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通過展示他們的獲獎理由、成長經曆,給讀者以鮮活生動的學習典範,引導讀者學習和借鑒他們實現夢想的經驗。5月8日起,華龍網又推出“青春追夢”係列報道,選取了科技、金融、電子商務、大學生、工人、文藝工作者等行業的佼佼者,講述他們如何確立夢想、追逐夢想、實現夢想。這組係列報道無論從年齡還是生活工作經曆,都更接近當下,尤其適合追夢的青年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