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
作者:
事件
近日,在中國奶業的一次內部研討會上,有專家抨擊業界現狀混亂。現在,國內牛奶的標準蛋白質含量不僅低於國際標準,甚至低於1986年的舊國標;牛奶每毫升的菌落總數比美國、歐盟10萬的標準高出20倍。這樣的降低標準的變化,不僅讓與會者認為乳品安全風險增大,而且使中國的乳業標準“一夜倒退25年”。
這是全球最差的牛奶標準,是世界乳業之恥!
—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
農業部製定標準時顧及我國超70%奶農都是散戶,養殖環境較差,生產水平很低,如果把標準定高,散戶牛奶都不合格,如果倒掉則害苦奶農。
—內蒙古奶協秘書長衛生部修改牛奶標準的專家組成員那達木德
細菌數越高,安全係數越低。高溫殺菌可以殺死有害菌,但消除不了有害菌代謝產物,所以對人體的安全是有害的。
—乳品研究專家魏榮祿
以“散戶飼養”、“散戶生產”為由,扯出“保護奶農利益”的大旗,根本不成其為理由。須知,保護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是永遠不可觸碰的紅線,尤其是在食品安全事件頻出,最低標準從來都被經營者視為最高追求的當下。倘若這樣的“國情”理由成立,所有行業都有對象要保護,所有標準都隻能全球最低。
—媒體
產品不合格是因為標準太高,降低標準就合格了,—這位身為衛生部修改牛奶標準的專家組成員的邏輯很荒謬,也很駭人。按照這個邏輯,我必須為三鹿鳴不平,要是標準再降低一些,說不定三鹿奶粉就合格了,哪怕這“合格”奶損害了多少孩子的健康呢。
—網友
沒有民族榮譽感和社會道德的企業,是曇花一現。我現在不喝國內牛奶了,原因是心驚膽顫。
—網友
少喝牛奶有益健康。
—網友
奶業標準低,是國內奶業自掘墳墓。
—網友
“毒奶粉”事件之後,安全與品質本就該成為這個行業發展的終極目標。
——媒體